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History
L 1000 - 1500 AD
西园寺/西园戒幢律寺
创建于元至正年间,寺庙初名归元寺。 明嘉靖年间太仆徐泰时置建东园(今留园),并将归元寺改为宅园,易名西园。后其子舍宅为寺。 崇祯八年(1635年),住持茂林和尚为弘扬律宗,改寺名为“戒幢律寺”,寺庙成为当时著名的律宗道场。 清咸丰十年(1860年)寺庙毁于庚申之劫(太平天国战乱)。 光绪初年(1875年),广慧和尚筹资重建,更名“西园戒幢律寺”,俗称“西园寺”。
宣德瓷器
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宣德通寶 宣德通宝
宣德通宝,明代,钱径2.5厘米,穿径0.5厘米,重3.3克,铜质,有裂纹。铸于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宣德钱的铸量较少。此钱币为小平钱,光背,钱文直读,书体楷书。
瀛涯勝覽 瀛涯胜览
《瀛涯胜览》明马欢著,成书于景泰二年(1451年)。马欢字宗道、汝钦,号会稽山樵,浙江会稽(今绍兴)回族人;明代通事(翻译官),通阿拉伯语,曾随郑和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永乐十九年(1421年)和宣德六年(1431年)三次下西洋。马欢将郑和下西洋时亲身经历的二十国的航路、海潮、地理、国王、政治、风土、人文、语言、文字、气候、物产、工艺、交易、货币和野生动植物等状况纪录下来,从永乐十四年(1416年)开始著书《瀛涯胜览》,经过35年修改和整理在景泰二年定稿。
应天书院/Yingtian Academy
应天府书院又称商丘书院、睢阳书院、南都学舍、南京应天书院、南京书院、南京国子监,原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由五代后晋杨悫所创,并列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宋初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府书院设于繁华闹市,历来人才辈出。靖康之变时(1126年),金兵南侵,中原沦陷,应天府书院被毁,学子纷纷南迁,中国书院教育中心随之南移,应天府书院没落。历朝虽有人曾重修书院,但未能成功,今日应天府书院只剩下残存建筑。
营造法式/Abhandlung über architektonische Methoden oder staatliche Baunormen/Treatise on Architectural Methods or State Building Standards《营造法式》是中国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官方著作。
永樂宮 永乐宫
Der Yongle Gong (chinesisch 永樂宮 / 永乐宫, Pinyin Yǒnglè Gōng, englisch Yongle Temple/Palace of Eternal Joy/Eternal Happiness Temple) ist ein daoistischer Tempel aus der Yuan-Dynastie im Kreis Ruicheng in der chinesischen Provinz Shanxi. Er ist berühmt für seine Wandgemälde. Der Tempel ist Lü Dongbin gewidmet.
永乐瓷器
明代永乐(公元1403-1424年)年间景德镇生产的瓷器。著名的品种有青花、红釉和甜白瓷。永乐时有所谓“诸料悉精,青花最贵”之说,其成就被称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永乐时铜红单色釉鲜红器烧制成功,这种红釉具有鲜艳的红色,故称“鲜红”。又由于这种红釉像闪闪发光的红宝石一样美丽,因而又称为“宝石红”。红釉瓷还常被用作祭器,故又有“祭红”之称。永乐时还在元代白瓷的基础上烧制成著名的“甜白瓷”,给人以一种“甜”的感觉,故称“甜白”。“甜白瓷”制作精湛,其轻盈秀美之态,是前代白瓷无法比拟的。
永樂通寶 永乐通宝
永乐通宝,明代,钱径2.5厘米,穿径0.5厘米,重约4克,铜质,形态残缺。铸于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为大五帝钱之一。钱文“永乐通宝”,为小平钱,光背,铸造数额较少,铜钱中掺有铅锡,钱文字体以楷书及宋体为主。兰州市博物馆馆藏此钱币略残,钱文宋体,笔法精秒,制作较工,光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