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武英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熙和门以西。正殿武英殿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须弥座围以汉白玉石栏,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门。后殿敬思殿与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东西配殿分别是凝道殿、焕章殿,左右共有廊房63间。院落东北有恒寿斋,西北为浴德堂。
明初帝王斋居、召见大臣皆于武英殿,后移至文华殿。崇祯年间皇后千秋、命妇朝贺仪也在此举行。明代于武英殿设待诏,择能画者居之。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春攻入北京,成立大顺政权。但很快就因军心懈怠,无力抵抗入关的清兵,只在四月二十九日于武英殿草草举行了即位仪式,翌日便撤离北京。
清兵入关之初,摄政王多尔衮先行抵京,以武英殿作为理事之所。清初武英殿用作皇帝便殿,举行小型朝贺、赏赐、祭祀等仪典。康熙八年(1669年)因太和殿、乾清宫等处维修,康熙皇帝曾一度移居武英殿。
康熙年间,首开武英殿书局。康熙十九年(1680年)将左右廊房设为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之事,由亲王大臣总理,下设监造、主事、笔帖式、总裁、总纂、纂修、协修等30余人,由皇帝和翰林院派充。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后,武英殿大量刊刻书籍,使用铜版雕刻活字及特制的开化纸印刷,字体秀丽工整,绘图完善精美,书品甚高。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命将《永乐大典》中摘出的珍本138种排字付印,御赐名《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世称“殿本”。道光二十年(1755年)后刊书甚少,仅存其名。武英殿之书凡存而不发者一向贮于敬思殿中。嘉庆十九年(1814年)夏清查存书,将完好者移贮武英殿,残缺之书变价出售,此后敬思殿实际作为存储版片之处。
同治八年(1869年)武英殿被火焚,烧毁正殿、后殿、殿门、东配殿、浴德堂等建筑共37间,书籍版片焚烧殆尽。同年重建。
撰稿人:苏怡 (Quelle:https://www.dpm.org.cn/)
杭州香积寺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大兜路香积寺1号的一处佛寺,为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柯氏舍宅为寺,初名兴福寺,大中祥符年间改今名[1],旧时为灵隐、天竺朝山香客的集散地,有“运河第一香”之称。后庙址一度成为杭州运输设备厂,今建筑除建于清代的西塔外,均为2009年起所重建,2010年2月落成并对外开放,占地面积16855平方米,建筑面积1315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牌坊、放生池、天王殿、大圣紧那罗王殿(供奉监斋菩萨“大圣紧那罗王”)、大雄宝殿(供奉横三世佛)和藏经阁,另有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钟鼓楼、地藏殿和伽蓝殿等[2]。
香积寺塔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原有形制相同、东西对称的双塔,均为九层八面的石质仿木构楼阁式塔,高约12米,除二层以上的平座栏杆用青石外,其余均用湖石砌筑,塔身八面间隔隐出壸门,两侧有浮雕,塔刹呈葫芦状。1968年东塔被毁,仅存西塔(现已被改放于东侧,在原位置另建新塔[3]),其东面第三层塔檐下悬匾上题“慈云”二字,并有“大清康熙癸已季春吉旦,弘法沙门实澄新建”落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