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汉语 — 德语
Catalog 往日岁月

Tibetische Familie
1917年,四川,壹戶藏族家庭成員。西德尼·戴维·甘博摄,西德尼·戴维·甘博(1890-1968)是美国社会经济学家,人道主义者和摄影家,中国城镇和乡村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和研究的终身致力者。 1908年-1932年间,甘博四次来到中国进行城镇和乡村调查,拍摄城市和农村生活,他的足迹遍布华北、华东、西南等地区。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Cao-Familienhof
曹家大院位于中国山西省太谷区北洸乡北洸村,又称三多堂。曹家大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修建东院,清顺治年间修建中院,康熙年间修建西院和西花园。大院坐北朝南,南北98米,东西108米,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共有三个大院,内分为十五个小院,共有房间287间。

曹家大院位于中国山西省太谷区北洸乡北洸村,又称三多堂,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家大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修建东院,清顺治年间修建中院,康熙年间修建西院和西花园。大院坐北朝南,南北98米,东西108米,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共有三个大院,内分为十五个小院,共有房间287间。

Der Hof der Familie Cao, der auch als Sandotang bekannt ist, liegt im Dorf Beigu, Gemeinde Beigu, Bezirk Taigu, Provinz Shanxi, China, und wurde 2006 in die Liste der sechsten Gruppe von Einheiten zum Schutz der wichtigsten nationalen Kulturdenkmäler aufgenommen. Der Hof der Familie Cao wurde in der Ming-Dynastie erbaut, der Osthof in der Wanli-Periode, der Mittelhof in der Shunzhi-Periode der Qing-Dynastie und der Westhof und Westgarten in der Kangxi-Periode. Die Anlage ist in Nord-Süd-Richtung gelegen, 98 Meter von Norden nach Süden und 108 Meter von Osten nach Westen, mit einer Grundfläche von fast 4.000 Quadratmetern, und es gibt drei große Höfe, die in fünfzehn kleine Höfe unterteilt sind, mit insgesamt 287 Räumen.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Ye-Stadt von Cao Wei
曹魏邺城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境,由南北两座相连的城池组成(即邺北城、邺南城)。邺北城自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由曹操在旧城基础上开始营造。是为曹魏五都之一。后为后赵、冉魏、前燕都城。东魏时,兴建邺南城。为东魏、北齐都城。邺城的城市布局,开创了中国古代城市以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先河;在城市功能分区上,宫城、官署与居民生活区有序分隔,宫城、外城双重结构,形成棋盘形封闭式布局;在城市路网构架上,经纬龙骨,棋盘交错,首创城市主干道与皇宫丁字形交汇的新格局。 后来的隋唐长安城、北宋汴梁、元大都、明清紫禁城,以及日本奈良城等,都是借鉴和沿袭曹魏邺城的城市规划模式。 曹魏邺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外城总计七座城门,南三北二东西各一。东部建春门与西部金明门之间,是一条东西贯通的大道,将邺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中心为宫城区,宫城区西边为苑囿(铜雀园),东边为戚里(权贵所居)。南部,布局了下级官署衙门、市场及居民区。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Caoyang Neues Dorf, Phase I
金石声摄于1951年,金石声,1910年出生于一个徽商家庭,十四五岁开始接触摄影。1931年考入同济大学土木系。金石声先生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创始教授、中国现代城市规划教育的奠基人、中国现代城市规划事业的开拓者,同时也是中国艺术摄影的先行者。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Strohsandalen
草鞋,或称草屦,是用草绳编成的凉鞋,常以香蒲、稻草等作为编织材料。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Teehaus
1959年出生于重庆。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民间工艺美术研究会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茶馆系列—七月的日子》180×140cm布面油画2007年

《茶馆系列—老周的珠珠梦》41×31cm布面油画2017年

《茶馆系列-帅》200×164cm布面油画2014年

《茶馆系列-诺贝尔》206×166cm布面油画2014年

《茶馆系列-微信》29×51cm布面油画2017年

《茶馆系列—茶香剑亮》62.5×51.5cm布面油画2014年

《茶馆系列—明亮的一天》40×29.5cm布面油画2012年

《茶馆系列—田棒棒走黑棋》110×78cm布面油画2010年

《茶馆系列—夏日来风》100×72cm布面油画2008年

《茶馆系列—走这儿》130×104cm布面油画2008年

《茶馆系列—白色圣母》156×200cm布面油画2008年

《茶馆系列—奶狗》 30×40cm布面油画2007年

《茶馆系列》170×200cm布面油画2004年

《茶馆系列-老人头》89×100cm布面油画2003年
《茶馆系列-老人头》89×100cm布面油画2003年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Tee-Pferde-Straße/Tea Horse Road
茶马古道,是指唐代以来为顺应当地人民需求,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品贸易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以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附线,构成的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地跨陕、甘、贵、川、滇、青、藏,外延达南亚、西亚、中亚和东南亚各国。 茶马古道主要干线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茶马古道的存在推动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凝聚了各民族的精神,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团结。 茶马古道是推动民族和睦、维护边疆安全的团结之道。 茶马古道是中国统一的历史见证,也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http://www.net4info.de/photos/cpg/albums/userpics/10001/Cha20Ma20Gu20Dao20.jpg
Die Tee-Pferde-Straße (chinesisch 茶马道, Pinyin Chámǎdào oder 茶马古道, Chámǎgǔdào übersetzt: "Alte Tee-Pferde-Straße") war ein Handelsweg zwischen den chinesischen Provinzen Yunnan (云南) und Sichuan (四川) im Osten und Tibet und Indien im Westen. Manchmal wird sie auch Südliche Seidenstraße genannt. Von den zahlreichen Teerouten, die von den Teeanbaugebieten in diesen beiden Provinzen in alle Himmelsrichtungen führten, hatte sie die größten landschaftlichen Hindernisse zu überwinden. Sie kreuzte mehrere Gebirgskämme von bis zu mehr als 4000 Meter Höhe und mehrere große Flüsse. Acht Monate pro Jahr war sie wegen verschneiter Pässe unterbrochen.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分川藏线滇藏线两路。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茶马古道是可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中国古代商业路网,位处于中国西南部的横断山区与青藏高原之间,起自中国四川省成都雅安云南省昆明普洱等地,终点为西藏自治区拉萨以及东南亚等地。路网遍布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和西藏自治区,横跨长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四大流域,是内地汉族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往来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中国西南地区各民族间互通有无,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 

茶馬古道(ちゃばこどう)とは雲南省で取れた磚茶)をチベットおよびで運んだことから名付けられた交易路である。南のシルクロード(Southern Silk Road)とも。7世紀吐蕃の時代にはすでに交易が始められ、20世紀中ごろが流通の絶頂期と言われていて、毛沢東が自動車道を雲南に作るまでこの茶馬古道は使われていた。

雲南省南部の易武が起点。途中、景洪市プーアル那柯里などのメコン川沿いで寝泊まりしながら雲南省を北上し、虎街では町の真ん中を茶馬古道が通っている。その後、雲南の最初の王国・南詔国の都・巍山から大理を経由し、麗江市からは長江沿いを行き、ガダン・ソンザンリン寺院などを経由しながら雲南を出る。

チベットミャンマーネパールインド などへ抜ける幾つかのコースがある。四川省を起点とするコースも含める[1]

主な交易品は雲南地域より塩、茶、銀製品、食料品、布製品、日用品など。チベット地域より毛織物、薬草、毛皮など。チベットを経由してインド・ネパールで生産されたの物資も雲南に届いたと言う。茶馬古道の要衝といわれる有名な都市にラサ徳欽迪慶昌都Qamdo)、芒康Mar-kham)、麗江大理思茅などがある。

The Tea Horse Road or chamadao (simplified Chinese: 茶马道; traditional Chinese: 茶馬道), now generally referred to as the Ancient Tea Horse Road or chamagudao (simplified Chinese: 茶马古道; traditional Chinese: 茶馬古道) was a network of caravan paths winding through the mountains of Sichuan, Yunnan and Tibet in Southwest China.[1] This was also a tea trade route. It is also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the Southern Silk Road or Southwest Silk Road, and it is part of a complex routes system connecting China and South Asia.

There are numerous surviving archaeological and monumental elements, including trails, bridges, way stations, market towns, palaces, staging posts, shrines and temples along the route. Besides the route's importance for commercial activity, more significantly it was crucial for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Tibet and Southwest China. Especially, it was vitally important for the interchange of Buddhism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Asia.[2]

La route du thé et des chevaux ou l'ancienne route du thé et des chevaux (en chinois : 茶马古道, Cha ma gu dao), est un réseau de sentiers muletiers serpentant en zone montagneuse à partir du Sichuan et du Yunnan en Chine, pour gagner respectivement vers l'ouest et le nord-ouest le Tibet central et vers le sud-ouest la Birmanie. Des caravanes de chevaux, mulets, yaks et porteurs humains transportaient sur 2 400 à 2 600 km, des briques ou des galettes de thé, pour les troquer au Tibet contre des fourrures, vêtements de laine, musc et matières médicinales. La référence aux chevaux, vient du fait qu'entre le XIe siècle et le XVIIIe siècle, l'administration chinoise imposa aux populations périphériques du nord-ouest un système de troc étatique de thé contre des chevaux de guerre, nécessaires à la cavalerie impériale. Ce système commercial fonctionna tant bien que mal suivant les époques mais sans emprunter forcément les sentiers muletiers dits chama gudao. C'est d'ailleurs pourquoi ce réseau muletier est aussi appelé xinan sichou zhilu (西南丝绸之路, « « route de la soie du sud-ouest », car des soieries y étaient parfois échangées contre les chevaux.

Les échanges commerciaux entre les grands centres dynamiques de la culture chinoise et les peuples tibétains, divisés mais à l'identité culturelle bien marquée, n'ont cessé de se développer et de se diversifier au cours du dernier millénaire grâce à ces pistes caravanières. Les petits sentiers muletiers du début sont devenus au fil du développement des pistes caravanières de plus en plus larges, pour devenir à la fin du XXe siècle de grandes routes nationales carrossables, reliant toujours deux entités jusqu'alors inégalement développées mais finalement politiquement intégrées à la Chine, après des siècles de vassalisation plus ou moins variable, principalement pas les Mongols et les Mandchous, depuis la dynastie Yuan (1234/1279 – 1368).

L'antica via del tè , o antica via del tè e dei cavalli (cinese: 茶马古道|), era una rete di percorsi per carovane di muli che aggirava le montagne della provincia dello Yunnan, nella Cina sud-occidentale. Viene chiamata anche via della seta meridionale. Circa mille anni fa, l'antica via del tè era un rotta commerciale che univa lo Yunnan, uno dei maggiori produttori di , all'India, passando per Birmania e il Tibet, e alla Cina centrale passando per la provincia del Sichuan. Oltre al tè, le carovane di muli trasportavano sale.

Si crede che fosse grazie a questa rotta che il tè si diffuse in Cina ed Asia.

Древний чайный конный путь (кит. трад. 茶馬古道, упр. 茶马古道, пиньинь chámǎgǔdào, палл. чамагудао) — название комплекса торговых путей, на протяжении столетий связывавших Китай с Южной Азией.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Abriss der Stadtmauer von Peking/Demolition of Beijing City Wall
Fünfziger Jahre - Sechziger Jahre / 五十年代 - 六十年代

“我先后主持拆除瓮城9座、城楼11座、城台12座、城门箭楼9座、箭台12座、城门闸楼1座、城角箭楼3座。共拆除城墙23.3公里,占全部城墙34.4公里的67.7%。”孔庆普将1953年至1958年称为北京城墙和城门的厄运期,而他正是这一厄运期的见证者、执行者。


之后,在“文革”期间,西、北、东大部分城墙被拆除,当时的基建工程队还误拆了原计划在地铁2号线施工中保留的西直门箭楼。此后,零星拆除工程不断。至今,已有600年历史的北京城墙基本被扫平,城楼、箭楼所剩无几。


孔庆普,1928年生于河北省高邑县武城村,1945年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土木系,1950年分配到北京市建设局工作,至1997年退休。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Alte Häuser abreißen und die Bewohner umsiedeln
拆迁是指取得拆迁许可的单位,根据城市建设规划要求和政府所批准的用地文件,依法拆除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房屋和附属物,将该范围内的单位和居民重新安置,并对其所受损失予以补偿的法律行为。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行再建设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为了城市的整体规划,有时也为了国家专项工程建设的需要,有必要对原有建筑房屋进行拆除、搬迁,达到整体的整齐划一或对日益紧张的国有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Altstadt von Tianjin vor dem Abriss
摄于2000年,老城厢作为天津的摇篮,蕴藏着浓郁的民俗民风和文化艺术精华,堪称天津城"活化石"。“周围‘九里十三步,城高三丈五尺’,是呈箱子形,所以称为城厢”。天津老城和传统的北方城市风貌大致相同,大片青灰的房舍,簇拥着城中心的府衙官署。

天津老城厢规划图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Füßebinden
缠足,又称裹脚、缠小脚、裹小脚、缚跤(闽南)、扎脚(广东),古代汉族人女性的一种陋习。具体始于何时何处不可考,仅知北宋已有缠足。此风俗至民国初年逐渐消失。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Chang'an-Straße
1963年,那时候长安街上还有有轨电车。两辆公交车是匈牙利的IKARUS 30。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