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Drei-Schluchten-Talsperre
Zuflüsse: Jangtsekiang Abfluss: Jangtsekiang Größere Städte am Ufer: Zigui Größere Städte in der Nähe: Yichang, 38 km Sperrentyp: Gewichtsstaumauer aus Beton Bauzeit: 1995 bis 2008/2012 Höhe über Talsohle: ca. 137 bis 150 m Höhe über Gründungssohle: 181 m Höhe der Bauwerkskrone: 185 m ü. NN Bauwerksvolumen: ca. 28 Mio. m³ Kronenlänge: bis zu 2335 m Kraftwerksleistung: 18,2 GW ab 2008 22,5 GW ab 2012 Höhenlage (bei Stauziel) 175 m ü. NN Wasseroberfläche 1.085 km² Stauseelänge 663 km
Sanxingdui-Museum
三星堆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城西三星堆镇的鸭子河畔,属青铜时代文化遗址。由于其古域内有起伏相连的三个黄土堆而得名,有“三星伴月”之美名。遗址年代为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分为四期,第一期为宝墩文化(前蜀,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750年),第二、三期为三星堆文化(古蜀,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400年,同时期的中原为夏商时期),第四期为十二桥文化(古蜀,主要遗存在金沙遗址,中原为商末周初时期)。三星堆遗址证明了长江流域在上古时期并非是蛮荒之地,而与黄河流域一样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
Sanxingdui-Kultur
三星堆遗址古文化在四川地区分布较广,又具有一群区别于其他任何考古学文化的特殊器型,发掘者将这一考古学文化命名为“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文化研究涉及面极广,在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文化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等领域都有不少学者加入研究行列,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新成果不断问世,同时在一些主要问题上也存在不少分歧。 考古认为三星堆文化可能是夏文化与三峡地区土著文化联盟进入成都平原征服当地原有文化后形成的。
Doppeltes drittes Festival/上巳节/三月节/三日节/Double Third Festival
上巳(sì)节,中华古老节日之一。俗称三月三,古称上巳节,又叫三月三、春浴日、中国情人节、女儿节。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Shede-Schnaps
舍得酒,为浓香型白酒,是中国第一文化酒。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百斤好酒,仅得两斤舍得精华”的上乘品质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追捧,是中国高端白酒之一。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therapy
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四川大学,实验室于2005年3月经科技部批准建设,于2007年12月经科技部验收正式成立。同时实验室也是教育部“985工程”I类科技创新平台,四川大学交叉学科研究中心。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总体定位是将现代生物技术、临床医学、免疫学、药物学、纳米生物技术、化学、材料学等多学科进行交叉与融合,致力于人类重大疾病生物治疗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生物治疗实验室,促进医药生物技术的发展。已建立了从基因发现到药物研发及临床治疗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平台,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模式生物(基因工程小鼠、斑马鱼与非洲爪蟾);生物技术药物、基因治疗、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纳米生物技术、化学生物学、天然小分子药物、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药物研发关键技术平台;已建成了生物技术药物及天然药物的GMP中试生产车间、国家新药临床前评价中心和国家新药临床试验基地(生物治疗)。
Shujin/Shu Brocade
蜀锦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丝织品,指四川省成都市所出产的彩锦。朱启矜《丝绣笔记》:“盖春秋末时蜀未通中国,郑、卫、齐、鲁无不产锦。”又云:“自蜀通中原而织事西渐,魏晋以来蜀锦勃兴,几欲夺襄邑之席,于是襄邑乃一变而营织成,遂使锦绫专为蜀有。起源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的蜀锦,因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再加上蜀绣亦是精美万分,使得蜀锦有中国三大名锦之首的美誉。因为汉朝时成都蜀锦织造业便已经十分发达,朝廷在成都设有专管织锦的官员,因此成都被称为“锦官城”,简称“锦城”;而环绕成都的锦江,也因有众多民众在其中洗濯蜀锦而得名。十样锦是蜀锦的主要品种之一。 现代蜀锦用染色熟丝织造,质地坚韧,色彩鲜艳;传统构图大体分雨丝锦、方锦、条花锦、散花锦、浣花锦、民族缎六种。
Shuijingfang-Schnaps
水井坊酒,四川省成都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水井坊酒”是中国大曲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1998年8月,中国考古学者在四川省成都市锦江河畔发现了大型古代酒坊遗址——“水井坊”,上起元末明初,历经明清,下至当今,呈“前店后坊”布局,延续五、六百年从未间断生产,“是我国发现的古代酿酒作坊和酒肆的唯一实例”,有力地佐证了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之”的观点。此考古发现被考古界、史学界、白酒界专家认定为“中国最古老的酒坊”、“中国浓香型白酒的一部无字史书”、“中国白酒行业的‘秦始皇兵马俑’”、“中国白酒第一坊”。由于填补了中国酒坊遗址专题考古的空白,被国家文物局授予“1999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Seidenstraße
丝绸之路(德语:Seidenstraße;英语:Silk Road),常简称为丝路,此词最早来自于德意志帝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男爵于1877年出版的一套五卷本的地图集。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张骞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但实际上,丝绸之路并非是一条 “路”,而是一个穿越山川沙漠且没有标识的道路网络,并且丝绸也只是货物中的一种。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约于前5世纪形成的草原丝绸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宋初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
Sichuan Universit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四川传媒学院(Sichuan Universit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英文简称为SUMC,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综合类民办普通高等学校, 为教育部规建中心“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和协同育人改革试点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