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utsch-Chinesische Enzyklopädie, 德汉百科
1853年,卡尔·贝希斯坦在柏林开始了他的钢琴制造生涯。他的专业技术和对当时音乐发展趋向的独特见解,使他迅速创造了贝希斯坦钢琴的声音和键感概念。 1859年,钢琴家李斯特首次参观了贝希斯坦钢琴的陈列展厅,并在1860年10月8日从卡尔·贝希斯坦公司选购他生平的第一架钢琴。李斯特与贝希斯坦的 友谊持续到1886年,直到李斯特走向音乐的天国。1862年贝希斯坦钢琴在伦敦国际展会中赢得金奖,清新饱满而又自由的声音,以及令人惬意的键感都成为 贝希斯坦钢琴与众不同的特质。
1880年,第二家贝希斯坦钢琴工厂在柏林建立,卡尔·贝希斯坦在工厂附近购买了一座别墅,他的居所理所当然地成为作曲家和钢琴家举行音乐沙龙的场所。不 少作曲家在贝希斯坦的音乐沙龙中完成了音乐作品的创作。1919年,约有1100名工人每年生产5000架贝希斯坦钢琴。1953年,德国柏林交响乐团举 办了贝希斯坦诞生百年庆典。
1963年,美国鲍德温钢琴公司收购贝希斯坦钢琴公司的股份。在美国公司的经营管理下,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市场推广,公司的财务赤字和错误决策严重消弱了贝希斯坦钢琴公司未来10年的生命活力。 (Quelle: http://www.qingdaopiano.com/famous%20panio/c.bech.htm)
大键琴,也称拨弦键琴、大键琴、羽管键琴,是一种盛行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巴洛克时期的乐器。根据霍恩博斯特尔-萨克斯分类法,由于大键琴的发声源来自收藏在内部的絯线,并利用琴键及其内置装置令弦线拨动而发声,因此被归纳为弦鸣乐器。其分类号为314.122-4-8。一般乐器分类法则归入键盘乐器或拨弦乐器。
过往大键琴所用来拨弦用的拨子多是由鸟类的羽毛管所做的,现今改良后的大键琴,大都改以塑胶作为拨子。
在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大键琴是非常普及的乐器,它既可作为独奏乐器,亦可作为伴奏乐器;而在合奏(如最初期的室乐团)中亦担当重要的角色,可视为全队中的指挥。进入古典乐派初期,合奏的规模渐渐扩大,并慢慢形成为现代管弦乐团的雏型,一些著名的作曲家,例如海顿、C.P.E.巴赫,及早期的莫扎特管弦作品等,仍将大键琴放置在内,但由18世纪中后期开始,随着现代钢琴开始成型,大键琴在极短时间内遭淘汰,它的重要性一下子就取代掉,莫扎特中期作品起已经不再放入大键琴,而自贝多芬年代起,欧洲几乎再没有任何人会为大键琴写曲。大键琴就在音乐历史发展上近乎消失近150年,直至二十世纪中期,由于开始对早期音乐有较多的研究,大键琴才重新得到留意,亦开始重新生产及改良大键琴的结构。
Das Cembalo [Aussprache tʃɛmbalo] (ital.: clavicembalo, franz.: clavecin, niederl.: clavecimbel, engl.: harpsichord, span.: clavecín, portug.: cravo) ist ein Tasteninstrument, das seine Blütezeit im 15. bis 18. Jahrhundert hatte. Sein Tonumfang ist kleiner als beim modernen Klavier, kann aber oft durch 4-Fuß-Register, manchmal auch durch 16- und 2-Fuß-Register erweitert werden. Das Cembalo hebt sich vom Klavier durch seinen hellen, obertonreichen Klang ab. Anders als beim Klavier werden die Saiten nicht mit Hämmerchen angeschlagen, sondern mit Plektren – sogenannten Kielen – gezupft. Weil der Tastendruck keinen nennenswerten Einfluss auf die Lautstärke des Tons hat, ist die artikulatorische und agogische Gestaltung des Spiels umso wichti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