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Zehn Tage in Yangzhou/Yangzhou-Massaker
扬州十日是清军攻破扬州城后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当时南明兵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史可法组织军民对清军殊死抵抗。同年四月十八日,清豫亲王多铎成功突破江淮防御线包围扬州。四月廿四日,清军调集红夷大炮轰击扬州,史可法再次向弘光帝求援,仍没有回应。四月廿五日(5月20日),扬州城被攻破,史可法欲拔剑自刎,为部下所阻。多铎劝其投降,遭史可法严辞拒绝,多铎遂下令在军前斩杀史可法。史可法的部将刘肇基继续率领余部和城中居民与清军展开巷战,经过激烈战斗,清军才占领扬州。清军攻占扬州后,当时大雨倾盆,多铎宣布屠城。
Schaffellfloß
久保田博二摄于宁夏中卫,八十年代。久保田博二,1938年生于东京,24岁大学毕业后移居美国立志成为摄影家,在随后的6年中赴美国纽约及芝加哥学习。1983年被玛格南图片社吸收为正式成员,是该组织中唯一的日本摄影师。 他的中国影像,以一个外国人和东方日本人的视角,和玛格南式的摄影风格对变革中的中国进行了比较全方位的观看。
Erwin Engst & Joan Hinton
寒春(1921年10月20日—2010年6月8日),英文名琼·辛顿(英语:Joan Hinton),是长年定居于中国的美国人,核物理学家。出生于芝加哥,其母卡梅丽塔·辛顿创办了进步主义教育的帕特尼中学,她从该校毕业后进入本宁顿学院学习物理。1944年获得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物理学博士,她是参与曼哈顿计划的少数女科学家之一。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做费米的助手。 寒春1948年3月追随未婚夫阳早(Erwin Engst)来到中国。1949年,寒春与阳早在延安瓦窑堡的一个窑洞里结婚。1949年后生活在中国。他们从事奶牛养殖工作。1979年10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部顾问。
Yang Jingyu
杨靖宇(1905年2月13日—1940年2月23日),本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确山人,中国军事人物,中国抗日战争名将和烈士。杨靖宇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和中共满洲省委的军委代理书记。 杨靖宇缺少稳定的后方支援,但善于团结其他反日势力及游击作战,成功带领部队在东北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同日军对抗近8年之久,毙敌过万。杨靖宇在阵亡前被大批敌军追击数日,最后身边只带了2名警卫。他在饥寒交迫已久的情况下仍然明确拒绝了对方的劝降,战死在吉林省濛江县三道崴子。日军经尸检发现他当时粒米未进,而且身患肺病。
Yang Hsien-yi und seine Frau Gladys
杨宪益(1915年1月10日—2009年11月23日),男,祖籍安徽盱眙(今属江苏淮安),生于天津,中国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自1953年起,杨宪益任外文出版社翻译专家,与夫人戴乃迭翻译了中国古典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小说选》、《聊斋选》、《儒林外史》、《老残游记》及《离骚》、《资治通鉴》、《长生殿》、《牡丹亭》、《唐宋诗歌文选》等经典作品。 上世纪60年代初,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开始翻译《红楼梦》,最终于1974年完成并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出版。该三卷本《红楼梦》在国外皆获好评,有着广泛影响,与英国两位汉学家合译的五卷本(译名《石头记》),被誉为西方世界最认可的《红楼梦》英译本之一。
Yang-Cha-Dui-Luo-Hu/aufs Ausland gehen und Mitglied von Produktionsteams werden/go down to the overseas and become members of production teams
Achtziger Jahre/八十年代 - Neunziger Jahre/九十年代
Yang-Jing-Bang
1907摄,洋泾浜是黄浦江的一条支流,浦东新区段称东洋泾浜,浦西段称西洋泾浜。一般而言提到“洋泾浜”,指的是上海市区浦西的西洋泾浜。西洋泾浜东起黄浦江边,西至周泾(今西藏中路),长约2公里,宽不足20米,自西向东流入黄浦江。其所在位置即今延安东路外滩至西藏中路段。19世纪中叶英法租界陆续开辟后,就以这条小河作为两租界的界河,英租界在河北岸,法租界在河南岸。
Yang Gensi
杨根思(1922年~1950年),本名羊庚玺,男,汉族,江苏泰兴人,中共党员,1944年入伍,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 新中国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 [14] 1950年11月29日,杨根思在坚守长津湖畔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战斗中,率领三排打退美军八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时,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战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杨根思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Yang Jialing
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驻地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Statue von Yang Liulang
杨六郎石雕像,高19米,合57尺,寓意杨六郎57岁的人生历程。石雕像手持长矛,脚踏青山,身材魁梧,气宇轩昂,尽显杨家将的英雄风采,身后蜿蜒小路远观可通向雁门关长城。雁门关东临隆岭、雁门山,西靠隆山,两山对峙,形如闹门,每年大雁往飞其间,故称雁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置有雁门郡,唐朝置关,名曰西烃关,也名雁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