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Chinese — German
Catalog Nobel prize

Martin Karplus
马丁·卡普拉斯(英语:Martin Karplus,1930年3月15日—2024年12月28日),是一位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犹太裔美国理论化学家和摄影家,拥有奥、美双重国籍[1]。1979年开始担任哈佛大学的西奥多·威廉·理查兹(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化学教授。1995 年开始担任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超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的教授。 卡普拉斯与迈可·列维特、阿里耶·瓦舍尔,因为“复杂化学系统创造了多尺度模型”,共同获得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
Max Born
马克斯·玻恩(德语:Max Born,1882年12月11日—1970年1月5日)又译为马科斯·波恩,是一名德国理论物理学家与数学家,对量子力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固体物理学及光学方面也有所建树。此外,他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培养了大量知名物理学家。1954年,玻恩因“在量子力学领域的基础研究,特别是对波函数的统计诠释”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Max von Laue
马克思·冯·劳厄(Max von Laue,1879年10月9日—1960年4月24日),德国物理学家,1912年发现了晶体的X射线衍射现象,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Mario Vargas Llosa
豪尔赫·马里奥·佩德罗·巴尔加斯·略萨(西班牙语:Jorge Mario Pedro Vargas Llosa,西班牙语:[ˈmaɾjo ˈβaɾɣaz ˈʎosa];1936年3月28日—),秘鲁作家和诗人。创作小说、剧本、随笔、诗歌、文学评论、政论杂文,也曾导演舞台剧、电影和主持广播、电视节目及从政。诡谲瑰奇的小说技法与丰富多样而深刻的内容为他带来“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的称号。因“他对权力结构描绘,以及他那反抗、起义、失败的犀利印象”获颁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
Maharaja Sayajirao University of Baroda
Martin Ryle
马丁·赖尔爵士,FRS(英语:Sir Martin Ryle,1918年9月27日—1984年10月14日),英国射电天文学家,赖尔开发出革命性的射电望远镜系统,且使用这套系统对弱射电源准确定位和成像。1964年赖尔与冯堡(D.D. Vonberg)首度发表了无线射频的天文干涉仪概念(纵然另有声称认为悉尼大学的约瑟夫·波悉在同年较早时候已实际制作出天文干涉仪。)赖尔在大学中利用经改良的设备,能观察到当时已知宇宙中最远的星系,赖尔也是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天体物理组的第一位教授,并创办了马拉德射电天文台,1972至1982年间受任命为皇家天文学家。 赖尔与安东尼·休伊什共同获得197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是诺贝尔奖第一次授奖表彰天文研究。
Martin Lewis Perl
马丁·路易斯·佩尔(英語:Martin Lewis Perl,1927年6月24日—2014年9月30日),美国物理学家,1995年因发现Τ子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Martinus Veltman
马丁纽斯·尤斯蒂努斯·霍德弗里德斯·韦尔特曼(荷蘭語:Martinus Justinus Godefriedus Veltman,1931年6月27日—2021年1月4日),荷兰理论物理学家,密歇根大学退休教授。他和特胡夫特因在量子规范场论的重整化上的工作而获得了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Max Delbrück
Max Henning Ludwig Delbrück (* 4. September 1906 in Charlottenburg; † 9. März 1981 in Pasadena, Kalifornien) war ein deutscher, ab 1945 US-amerikanischer Genetiker, Biophysiker und Nobelpreisträ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