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Nobel prize
John Clarke
约翰·克拉克(英语:John Clarke,1942年2月10日—),英国量子物理学家,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实验物理学教授。2025年,克拉克与米歇尔·H·德沃雷、约翰·M·马蒂尼因发现电路中的宏观量子力学隧道效应和能量量子化,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John Clauser
约翰·弗朗西斯·克劳泽(英语:John Francis Clauser,/ˈklaʊzər/,1942年12月1日—)是一名美国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以对量子力学基础的贡献而知名,特别是克劳泽-霍恩-希莫尼-霍尔特不等式 。 他与阿兰·阿斯佩和安东·蔡林格共同获得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其“在有关量子纠缠的实验,确立贝尔不等式的违背验证以及开拓量子资讯科学”。
John Lewis Hall
约翰·霍尔(John L. Hall,1934年8月21日—),美国物理学家,美国实验天体物理联合研究所(JILA)教授,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讲师。霍尔与德国物理学家特奥多尔·亨施因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的贡献而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该奖的另一半由美国物理学奖罗伊·格劳伯获得。
John Cromwell Mather
约翰·克伦威尔·马瑟(英语:John Cromwell Mather,1945年8月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航天中心的高级天体物理学家。他和乔治·斯穆特因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共同获得200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John Matthew Martinis
约翰·马修·马丁尼斯(英语:John Matthew Martinis,1958年—),美国量子物理学家,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物理系教授。2014年,谷歌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宣布斥资数百万美元,聘请马丁尼斯团队使用超导量子比特建造量子计算机。 2025年,马丁尼斯与约翰·克拉克、米歇尔·H·德沃雷因发现电路中的宏观量子隧穿效应量子力学隧穿和能量量子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John M. Jumper
约翰·迈克尔·江珀(英语:John Michael Jumper,1985年—),美国人,Google DeepMind技术公司高级研究科学家。江珀所在团队开发出人工智能模型AlphaFold,通过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预测他们的结构,精准度较高。该团队计划公开1亿种蛋白质结构[8]。2024年,江珀因预测蛋白质折叠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John Robert Schrieffer
约翰·罗伯特·施里弗(英语:John Robert Schrieffer,1931年5月31日—2019年7月27日)是一名美国物理学家。他因为与约翰·巴丁和利昂·库珀共同创立了超导微观理论,即BCS理论,于1972年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John Steinbeck
小约翰·恩斯特·斯坦贝克(John Ernst Steinbeck, Jr.,1902年2月27日—1968年12月20日),是20世纪的美国作家、战地记者,196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Johannes Stark
约翰内斯·斯塔克(德語:Johannes Stark,1874年4月15日—1957年6月21日),德国物理学家,19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Johannes Jensen
约翰内斯·汉斯·丹尼尔·延森(德语:Johannes Hans Daniel Jensen,1907年6月25日—1973年2月11日),德国物理学家,因发现原子核的核壳层模型理论而获得196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Johns-Hopkins-Universität
Joseph Hooton Taylor
约瑟夫·胡顿·泰勒(英语:Joseph Hooton Taylor,1941年3月29日—),美国物理学家。他和拉塞尔·赫尔斯共同发现史上第一个位于双星系统脉冲星PSR B1913+16,并通过对其深入研究首次发现引力波存在的间接定量证据, 是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一项重要验证。泰勒也因此和赫尔斯一同获得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