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Chinese — German
Catalog Nobel prize

Clifford Shull
克利福德·沙尔(英語:Clifford Shull,1915年9月23日—2001年3月31日),美国物理学家,199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Clinton Davisson
克林顿·戴维森(英语:Clinton Davisson,1881年10月22日—1958年2月1日),美国物理学家,曾在贝尔实验室长期工作。他与雷斯特·革末,在戴维森-革末实验里,共同合作发现电子衍射现象。因此,戴维森和乔治·汤姆孙于 1937 年一起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汤姆孙也在同时独立地发现电子衍射现象。
Claude Cohen-Tannoudji
克洛德·科恩-塔诺季(法语:Claude Cohen-Tannoudji,法语发音:[klod kɔɛn tanudʒi],1933年4月1日—),法国物理学家,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1979年获英国物理学会杨氏奖。由于“发展了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与朱棣文和威廉·丹尼尔·菲利普斯一同获得1997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Kenneth Wilson
肯尼斯·格德斯·威尔逊(英语:Kenneth Geddes Wilson,1936年6月8日—2013年6月15日),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利用电脑研究粒子物理学的先驱。于1982年,他因为相变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为不同现象的微妙本质提供了详细解释,这些现象包括冰的熔解及磁性的出现。这项研究是威耳孙对重正化群基础研究的一部分。他的同行都把他誉为理论物理学的伟人。
Russell Hulse
拉塞尔·赫尔斯(英語:Russell Hulse,1950年11月28日—),美国物理学家。他和约瑟夫·泰勒共同发现史上第一个位于双星系统脉冲星PSR B1913+16,并通过对其深入研究首次发现引力波存在的间接定量证据, 是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一项重要验证。赫尔斯也因此和泰勒一同获得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Universität Leiden
Motto Libertatis Praesidium („Ein Bollwerk der Freiheit“) Gründung 8. Februar 1575 Ort Leiden & Den Haag, Niederlande
Linus Pauling
莱纳斯·卡尔·鲍林(英语:Linus Carl Pauling;1901年2月28日—1994年8月19日)是美国化学家,量子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的先驱者之一。1954年因在化学键方面的工作取得诺贝尔化学奖,1963年因反对核弹在地面测试的行动获得1962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