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色的回忆》是韩宝仪1987年在中国大陆发行(1986年首版在新加坡风格唱片发行,专辑名称为《无聊的游戏》)的第一张个人独唱专辑,20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广为传唱,是许多歌迷的最爱。
《海韵》,徐志摩词,赵元任曲。写于1927年,初刊于1928年出版的赵元任《新诗歌集》。《海韵》是赵元任歌曲作品中篇幅最大的一首。另有1974年电影《海韵》的主题曲《海韵》,该曲由庄奴作词,左宏元作曲,邓丽君演唱。最早收录于1974年的电影原声带专辑《海韵 记得你记得我》之中。随着电影的上映,此曲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港台、东南亚地区广泛流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阕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当》是动力火车演唱的歌曲,由琼瑶作词,庄立帆、郭文琮作曲,屠颖编曲。动力火车(英语:Power Station),是台湾演唱组合,由尤秋兴、颜志琳两位排湾族歌手所组成。因其歌声特殊且具震撼力,于1990年代末期窜起于台湾歌坛,并曾获颁金曲奖最佳重唱组合奖。
《夫妻双双把家还》是一首黄梅戏的经典曲目,是根据黄梅戏《天仙配》而创作的歌曲。此曲由陆洪非填词,时白林、王文治谱曲。
《橄榄树》是齐豫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李泰祥作曲,三毛作词,收录在齐豫1979年7月9日发行的同名专辑《橄榄树》中。这首歌曲是齐豫的代表作品之一 。
林宝演唱《月圆花好》是电影《西厢记》的插曲,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范烟桥作词,严华作曲,周璇演唱,是古风歌曲的经典之作,后经多人翻唱经久不衰。

蒋大为演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董振厚原唱歌曲,邬大为、魏宝贵作词、铁源作曲 ,收录在1980年发行的同名专辑《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中。
《小城故事》是邓丽君为电影《小城故事》演唱的主题曲,由庄奴填词,翁清溪谱曲,收录在邓丽君1979年发行的专辑《岛国之情歌第六集——小城故事》中。《小城故事》(英语:The Story of A Small Town)是一部台湾电影,大众有限公司出品,由李行执导,林凤娇、葛香亭等人主演。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yí)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除,逝去。
屠苏:亦作“屠酥”,“屠苏”本来是一种阔叶草,南方民间风俗,有的房屋上画了屠苏草作为装饰,这种房屋就叫做“屠苏”。另一种说法是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