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History
J 0 - 500 AD
Sun Quan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 ),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 。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229年5月23日 -252年5月21日在位)、政治家、军事统帅。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上书交好曹操,被汉廷任为讨虏将军、会稽太守。在张昭、周瑜等人的倾心辅佐下,孙权招贤纳士,分部诸将,镇抚山越,征讨反抗势力。建安十三年(208年),占有荆州的曹操挥兵南下,议者多劝孙权降曹,唯有周瑜、鲁肃坚决主战,遂与刘备联军,于赤壁之战大破曹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派吕蒙袭取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增。黄初二年(221年),向曹魏称臣,被册封为吴王。黄武元年(222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不久迁都建业。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黄龙二年(230年),派将军卫温、诸葛直抵达夷州。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发二宫之争,导致朝廷动荡。
Taq-e Kisra
Der Taq-e Kisra (oft Taq-i Kisra und Taq Kasra[1] geschrieben, übersetzt: Bogen des Chosrau, gelegentlich auch Bogen von Ktesiphon genannt), (persisch طاق كسرى) Ṭāq-e Kesrā oder (persisch إيوان كسرى) Ayvān-e Kesrā,[2] ist eine sassanidische Palastruine in Mahuza, die das einzige oberirdische Überbleibsel der am Tigris gelegenen Stadt Ktesiphon im Irak bildet. Die Ruine steht etwa 35 Kilometer südöstlich von Bagdad.
Tao Yuanming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一说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另一说江西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陶渊明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Trierer Dom und Liebfrauenkirche/Hohe Domkirche St. Peter zu Trier und Liebfrauenkirche
圣彼得大教堂(德语:Hohe Domkirche St. Peter)是罗马天主教特里尔教区的主教座堂,长112.5米(369英尺),宽41米(135英尺),位于德国特里尔,也是德国境内最老的主教座堂,长寿的建筑经历了十数世纪,揉合了不同世代的设计元素。1986年与特里尔其他古罗马遗址共同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Schlacht an der Trebia/Battaglia della Trebbia
特拉比亚战役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第二次陆上战役,发生于公元前218年,交战双方分别是汉尼拔领导的迦太基军队和由执政官提比略·塞姆普罗尼乌斯·隆古斯指挥的罗马军队。特拉比亚战役以罗马军队在意大利本土遭受首次重大失败而告终。
Titusbogen/Arco di Tito
提图斯凯旋门(意大利语:Arco di Tito; 拉丁语:Arcus Titi),是位于意大利罗马古罗马广场东南圣道上的一座大理石单拱凯旋门,是1世纪的敬意拱门,建于公元81年。由图密善皇帝在兄长提图斯去世后不久兴建,纪念提图斯在公元70年征服和摧毁耶路撒冷,终止了自公元66年开始的犹太人大起义。拱门上的镶板描绘了公元71年罗马胜利、耶路撒冷陷落后庆祝的凯旋游行。它成为犹太人散居的象征,拱门上描绘的灯台亦成为以色列国徽灯台的原型。 提图斯凯旋门是16世纪以后竖立的许多凯旋门所仿效的原型——也许最著名的是它是法国巴黎凯旋门的灵感来源。
History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