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汉语 — 德语
历史 公元 0 - 500

Indo-Griechisches Königreich
前180年—10年,印度-希腊王国(Indo-Greek Kingdom),有时简称印希王国,是于公元前180年到公元10年间,建立在古印度西北部和北部的诸多国家,起源于希腊-巴克特里亚国王德米特里一世在公元前二世纪初年入侵印度北部。之后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印度部分与王国分裂,建立许多松散的且不同王朝的小国,并统称希腊-印度王国。疆域横跨今日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各一部分,而像是旁遮普的呾叉始罗、今日的锡亚尔科特和查萨达 (Pushkalavati) 皆为当时的重要都市,印度-希腊王国历任30多位希腊化君主,并且经常相互交战。 经历两世纪的统治,印度-希腊王国在语言、符号、宗教艺术和建筑上把古印度、古希腊两个丰富文化融合一起,之后再扩散影响其他地区,时至今日仍可以感受到这种印度-希腊式文化,尤其在佛教艺术上。
Geschichte des angelsächsischen England/History of Anglo-Saxon England
Desaster von Yongjia
永嘉之乱,或称永嘉之祸,是发生在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五胡乱华尾声,匈奴击败西晋京师洛阳的守军,大肆抢掠杀戮,更俘掳晋怀帝等王公大臣。及后西晋于316年灭亡。公元648年成书的《晋书》卷102〈刘聪载记〉载“三万馀人”被杀,现代学者一般引用此数据。
Jüdischer Krieg
犹太人对罗马人的大战争始于公元66年,在犹太地区爆发,起因是政府和宗教的压迫,最终于公元70年随着耶路撒冷的沦陷和耶路撒冷圣殿的毁灭而结束。直到公元73/74年马萨达的陷落,战争才最终结束。这是公元 1 世纪和 2 世纪犹太人三次反抗罗马人的大起义中的第一次。第二次是 116 年左右的散居起义,第三次是巴·科赫巴起义。
Münzprägungen des Jüdischen Krieges
Die Münzprägungen des Jüdischen Krieges (66 bis 70 n. Chr.) zeigen Symbole und Losungen der Aufständischen und sind damit für deren Selbstverständnis von besonderer Bedeutung. Das Prägen von Silbermünzen war eine Unabhängigkeitserklärung gegenüber dem Römischen Reich, denn das Recht, Silbermünzen herauszugeben, hatte nur der Kaiser.
Yungang-Grotten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西郊,主要建于北魏兴安二年(453年)到太和十九年(495年)间,是中国第一处由皇室显贵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整个窟群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的石窟多以佛塔为主,又称塔洞;中部“昙曜五窟”是云冈开凿最早,气魄最大的窟群;西部窟群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石窟依山开凿,在武州河北岸东西绵延1公里,主要洞窟达51个(其中保存较好的约20个),整个窟群共有大小佛蹲1100多个,大小佛像51000多尊,最大佛像高达17米,最小佛像仅有2厘米高。最大石窟是第6窟(北魏孝文帝时开凿),由地面到窟顶高达20米。
Yunjin/Yun-Brokat/Yun Brocade
云锦是一种中国传统提花丝织锦缎,为南京特产。因其图案绚丽、纹饰华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云锦至今有约1600年的历史。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年)在建康设锦署,被认为是云锦正式诞生的标志。从元代开始,云锦一直为皇家服饰御用贡品。清代设有“江宁织造署”。云锦织造工艺是中国传统束综提花机中最复杂的一种,采用15世纪发明的云锦妆花环形大花楼木织机由两人配合织造。云锦有“织金”、“库锦”、“库缎”、“妆花”等主要品种流传至今。现在南京设有南京云锦研究所进行云锦的织作和研究。 2009年9月30日,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Palastwache f. / Wachsoldat / Krieger m. / Ritter von der streitenden Reiche
Zhang Heng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南)人,东汉士大夫、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科学家、发明家及文学家,官至太史令、侍中、尚书。张衡一生成就不凡,曾制作以水力推动的浑天仪、发明能够探测震源方向的地动仪和指南车、发现日食及月食的原因、绘制记录2,500颗星体的星图、计算圆周率准确至小数点后一个位、解释和确立浑天说的宇宙论。
Mittelchinesisch
中古汉语使用于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时期,继承自上古汉语,后来发展为近代汉语。现代语言学家根据当时的文献资料重建出其特征。 对于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有材料称为近古汉语)的分界有很多不同意见,大多集中在唐宋时期的归属上。
Zhu Geliang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隆中对》,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占领荆州、益州之地,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刘备伐吴于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于永安托孤于诸葛亮。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诸葛亮前后五次北伐中原,但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 。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作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