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Chinese — German
History K 500 - 1000 AD

Große Wildganspagode
大雁塔,位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大慈恩寺内,为一座七层方形佛塔,起初是玄奘三藏为保存佛经而建造的砖塔,现已成为西安市内著名古迹及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西安市市徽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唐代新科进士流行在塔壁签名留念,故雁塔题名一词也成为考取进士的别称。
Jokhang-Kloster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  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 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
Dazu Felsencarvings
大足石刻位于中国西南部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末宋初时期的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和北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大足石刻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199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组成部分宝顶山摩崖造像、北山摩崖造像于1961年分别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足石刻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尖山子摩崖造像),历经晚唐、五代(公元907~959年),盛于两宋(960~1278年),明清时期(14~19世纪)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其内容为释儒道三教合一,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南方石窟艺术中的顶尖之作。
Schlacht am Talas
怛罗斯之战(阿拉伯语:معركة نهر طلاس),又称怛逻斯之役或但逻斯之役,是中国唐朝安西都护府的军队与来自现在阿拉伯地区的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包含昭武九姓国在内的中亚诸国的一场冲突,也是中国跟阿拉伯的第三次直接冲突。怛罗斯的所在地还未完全确定,但大致在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西、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的相邻边境——塔拉兹地区。怛罗斯之战发生在中国唐玄宗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因大唐联军的葛逻禄部叛唐,最终导致唐军失利。有学者认为怛罗斯之战是当时历史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直接碰撞,也有学者认为这场战争仅是两个帝国边疆上的抵触和小冲突。
Dali-Königreich/Dablit Guaif
937–1253
Ludwig der Deutsche
日耳曼人路易(德语:Ludwig der Deutsche;法语:Louis II de Germanie,约806年/810年—876年8月28日),又称德意志人路德维希, 首位东法兰克国王(称路德维希二世,840年—855年),巴伐利亚公爵(818年—855年),是皇帝虔诚者路易和他的妻子埃斯拜的埃芒加德(埃斯拜伯爵英格曼的女儿)的第三子。他在去世后得到日耳曼尼库斯的头衔以代表他统治过曾经罗马帝国的大日耳曼尼亚地区,反映了加洛林王朝认为其是罗马帝国合法后裔的主张。
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lateinisch Sacrum Imperium Romanum oder Sacrum Romanum Imperium), seit dem Ende des 15. Jahrhunderts auch 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 (lateinisch Sacrum Imperium Romanum Nationis Germaniae), war vom Spätmittelalter bis 1806 die offizielle Bezeichnung für das seit dem 10. Jahrhundert bestehende Herrschaftsgebiet der römisch-deutschen Kaiser. Der Name leitet sich vom Anspruch seiner mittelalterlichen Herrscher ab, Nachfolger der römischen Kaiser der Antike u
Theoderich der Große
狄奧多里克大王或狄奥多里克大帝(羅馬化:*Þiudareiks,拉丁語:Flavius Theodericus,希臘語:Θευδέριχος,454年—526年8月30日)是東哥德人的领袖(471年起)、東哥德王國(其疆域大部分位于今日的意大利)的建立者(493年~526年在位)。从511年开始,他还是西哥特王国的摄政。
Zweites Konzil von Nicäa
Das Zweite Konzil von Nicäa wurde von Kaiserin Irene im Jahr 787 in der Stadt Nicäa (heute İznik/Türkei) südöstlich von Konstantinopel einberufen. Es wird von vielen Kirchen als siebtes Ökumenisches Konzil gezäh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