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Chinese — German
Catalog Review

Zhang Jian
张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7月17日),字季直,号啬庵,江苏海门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 张謇是晚清时期立宪运动的领袖,曾主持发动了三次国会请愿运动。在民国任工商部长时,他指出过去的措施,在“无导民兴业之心”,卒之糜费而乏效果。今后部办企业,概行停罢,悉听民办。他创办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一部分系科迁入扬州成立扬州师范学院)以及中国第一家民办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以及中国第一家气象台军山气象台以及高等学校南通大学。参与筹画建立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三江优级师范学堂,并参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后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即现河海大学)、复旦大学、吴淞商船专科学校(现上海海事大学、现大连海事大学)、江苏省立水产学校(现上海海洋大学)等的筹建。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If you find it, please notify us byand we will remove it immediately.
Zhang Juzhengs Reformen
张居正改革指的是万历元年(1573年),为了挽救明王朝,张居正在明神宗的支持下,进行的一场地主阶级的改良自救运动。因效果显著,又被称为“万历中兴”。万历元年(1573年),明王朝政治腐败,社会危机凸显,为了挽救明王朝,张居正从军事、政治、经济方面进行改革。但因为改革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遭到阻拦,最终在万历十年(1582)宣告失败。 张居正改革创造了历史上的“万历中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强化了中央集权,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在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面进行的改革。从维持明王朝的长远统治出发,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当权人物认为,必须改革政治,寻求一条自救的道路。在这样的形势下,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得到了推行。

经过这次改革,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基本上实现了“法之必行”、“言之必效”,使明政府的财政收入有了显著的增加,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国库积银达六七百万两之多,储备的粮食多达1300多万石,足够支用十年。比起嘉靖年间国库存粮不够一年用的情况,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使十分腐败的明朝政治有了转机。

但是改革不免触动了相当数量的官僚、缙绅和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此很自然地遭遇到了保守派的强烈对抗。再者,历史积弊太深、太顽,已是积重难返。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积劳成疾,迅即病死,反对派立即群起攻讦。疯狂地进行反攻倒算。他们攻击张居正改革“务为烦碎”,清丈土地是“增税害民”,实行“一条鞭法”是乱了“祖制”。他们下令撤销了张居正死时特加的官爵和封号,进而查抄家产,变法最终失败。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If you find it, please notify us byand we will remove it immediately.
Zhang Tang
张汤(前155年-前115年),西汉杜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是留侯张良的同宗远亲。汉武帝时期著名酷吏。曾任长安吏、内史掾和茂陵尉。
张汤,西汉汉武帝时的著名酷吏。因为治陈皇后、淮南、衡山谋反之事,得到汉武帝的赏识。

当然,如此张汤,下场自然很惨。元鼎二年,也就是张汤担任御史大夫的第六年,张汤自己被人举报,罪名是官商勾结,以权谋私,泄露国家机密,破坏经济改革。

结果,张汤被迫自杀。张汤死后,家里的财产不超过五百金,都是俸禄所得和皇帝所赐,没有其他产业。

他的兄弟和儿子想厚葬,他的母亲却反对。张汤母亲说:我儿身为天子之臣,竟被小人诬陷而死,何必厚葬,又岂能厚葬?

最后,一辆牛车一口薄棺,埋葬了张汤。张汤是清官。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If you find it, please notify us byand we will remove it immediately.
Zhang Tingyu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 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领班军机大臣(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年八十四,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也是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 张廷玉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5月19日),衡臣研斋安徽桐城人,出身桐城张氏家族,清朝政治人物,康雍乾三朝重臣,《明史》总纂官,死后配享太庙。张廷玉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康熙朝,任刑部左侍郎雍正朝,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完善军机处制度。乾隆年间,加封太保,后因得罪乾隆帝,险些遭祸,后仍依雍正帝遗命配享太庙,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族大臣。文和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If you find it, please notify us byand we will remove it immediately.
Ehemalige Residenz von Zhang Wentian
张闻天故居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镇川南奉公路4398号,占地面积686平方米、建筑面积495平方米。是社会科学类名人专题博物馆。 1992年10月,张闻天故居正式对外开放。主要陈列有《张闻天革命史绩陈列室》《客堂西面的房屋陈列》,主要藏品有张闻天亲属捐赠的《历年征集》;驻苏大使张闻天离任时,苏联赠送的《纪念礼盘》。 截至2019年末,张闻天故居的藏品数量有796(件/套)。张闻天(1900年8月30日—1976年7月1日),原名张应皋(也作张荫皋),字闻天,曾经长期使用化名洛甫,江苏省南汇县(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原副国级领导人。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If you find it, please notify us byand we will remove it immediately.
Zhang Zeduan
张择端(1085年-1145年), 字正道, 又字文友。 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画家之一。张择端自幼好学, 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张择端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是中国12世纪初期一幅杰出的风俗画,在北宋风俗画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此画集宋代各画种的高超技艺于一图,纷繁多变,于繁杂间游刃有余,实为中国古代绘画之瑰宝。此外,还有《金明池争标图》传世,亦为艺术杰作。

 

Zhang Zeduan (chinesisch 張擇端 / 张择端Pinyin Zhāng Zéduān, W.-G. Chang Tse-tuan), (Hofname: 正道Zhèng Dào) (* 11. Jahrhundert in Dongwu; † 12. Jahrhundert) war ein chinesischer Maler der Song-Dynastie.

Zhang Zeduan war vermutlich Hofmaler während der Nördlichen Song-Zeit und stand der Südlichen Song-Zeit kritisch gegenüber. Das Wenige was man über Zhang Zeduan weiß, rührt von Kolophonen auf seinen Bildern, die ein gewisser Zhang Zhu im Jahr 1186 verfasste.

Das berühmteste Gemälde Zhang Zeduans ist die so genannte Qingming-Rolle, welche Szenen in der Song-Hauptstadt Bianliang (heute: Kaifeng) darstellt.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If you find it, please notify us byand we will remove it immediately.
Zhang Zizhong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山东临清直隶州唐园村人,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原为西北军系将领,中原大战后接受中央政府改编,转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曾参与喜峰口战斗。 1935年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后,曾先后任察哈尔省主席与天津市市长。 1937年抗战爆发后,曾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与北平市长,后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九军军长,后升第卅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曾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被日军包围于南瓜店,战死,追晋陆军二级上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阵亡军级最高者。

Zhang Zizhong (1891-1940) ist ein berühmter patriotischer General und Märtyrer, der zur Zeit des Anti-Japanischen Krieges (1937-1945) lebte.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If you find it, please notify us byand we will remove it immediately.
Um neue Technologien zu beherrschen, müssen wir gut lernen, aber auch gut innovieren können/To master new technology, we must be good at learning, but also good at innovation
邓小平为宝钢题词 1984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If you find it, please notify us byand we will remove it immediately.
Knüppelhieb
杖刑,隋唐以来五刑之一。杖刑是指用荆条或大竹板拷打犯人的一种刑罚,杖作为刑种始自东汉。南朝梁武帝定鞭杖之制,杖以荆条制成,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等。杖刑一般是“去衣受杖”,脱掉中衣(内衣),直接用毛竹、木板打臀部。 北齐北周,将杖刑列为五刑之一。其后相沿直至清末。宋明清三代规定妇人犯了奸罪,必须“去衣受杖”,除造成皮肉之苦外,并达到凌辱之效。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If you find it, please notify us byand we will remove it immediately.
Zhaobi/Yingbi
照壁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流行,一般讲,在大门外的屏蔽物。照壁以形论有一字、雁翅、撇山、座山,以材质分有琉璃、砖石、木瓦。唐时,照壁之美就已惊艳世人,诗人司空曙有“云母屏风光照壁”之叹。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If you find it, please notify us byand we will remove it immediately.
Öllampe, um die Dunkelheit zu erhellen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If you find it, please notify us byand we will remove it immediately.
Zhao Guanghan
赵广汉(?-前65年),字子都,西汉涿郡蠡吾县(今河北省博野县西南)人,赵广汉早年为郡吏,后历任州从事、平准令、阳翟县县令、京辅都尉等职。又因参与拥立汉宣帝的议决,赐爵关内侯,升迁颖川郡太守、京兆尹,赵广汉为人精明干练,严于吏治,深受京师百姓的爱戴。

曾任守京兆尹、颍川郡太守、京兆尹。在颍川郡任太守期间,是赵广汉前期治理的最佳阶段,他不畏强权,精明强干,刚到任的几个月时间,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打击豪门大族的势力,缓和社会矛盾;二是加强地方管理,转变当地的不良风气。其威名由此流传,《汉书》本传中就把擅长处理政务说成是他的天性。赵广汉在担任京兆尹时,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处理各项公务,往往通宵达旦。并且善于思考,讲究办事效率。在其治理期间,京兆地区政治清明,官属和百姓无不交口称赞。但京兆尹的职责在于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脚下,日常处理政务容易得罪皇亲国戚和当朝显贵,所以,虽然赵广汉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斩的下场。赵广汉任京兆尹期间,为官廉洁清明,威制豪强,深得百姓赞颂。

This image, video or audio may be copyrighted. It is used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If you find it, please notify us byand we will remove it immediate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