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汉语 — 德语
Catalog 历史

Itsukushima-Schrein
严岛神社(日语:厳島神社〔嚴島神社〕/いつくしまじんじゃ/イツクシマジンジャ itukushimajinja)一般是指位于日本广岛县廿日市市境内岛屿 —— 严岛(旧名宫岛)的神社。神社创建于约公元593年,拥有约一千四百年的历史,为日本国内其他约五百座严岛神社的总本社。
http://www.net4info.de/photos/cpg/albums/userpics/10002/Itsukushima-Schrein.jpg

Der Itsukushima-Schrein (japanisch 厳島神社 Itsukushima-jinja) ist ein Shintō-Schrein auf der Insel Miyajima in Hatsukaichi in der Präfektur Hiroshima in Japan.

Die japanische Regierung hat die Anlage 1952 zur Besonderen historischen Stätte (tokubetsu shiseki) erklärt, sowie mehrere Gebäude und Gegenstände zu Nationalschätzen. Seit 1996 gehört er zum UNESCO-Weltkulturerbe.

严岛神社(日语:厳島神社〔嚴島神社〕いつくしまじんじゃイツクシマジンジャ itukushimajinja)一般是指位于日本广岛县廿日市市境内岛屿 —— 严岛(旧名宫岛)的神社。神社创建于约公元593年,拥有约一千四百年的历史,为日本国内其他约五百座严岛神社的总本社。神社主要祭奉宗像三女神田心姬命市杵岛姬命湍津姬命),其中严岛之名即来自市杵岛姫命(いちきしまひめのみこと/Ichikishima Himenomikoto)。严岛神社修筑于濑户内海海滨的潮间带上,神社前方立于海中的大型鸟居是被誉为“日本三景”之一,为严岛境内最知名的地标。严岛神社的大部分建筑结构均被日本政府列为国宝,神社亦收藏许多国宝级的文物。神社在1996年时与后方弥山的原始林区登录于世界遗产名单中。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Yanfudiao
又称严浮调。为文献所见之我国最早的出家人。严佛调是东汉末年临淮考城(今盱眙铁山寺)人,是我国汉人出家第一人、撰写经书第一人、翻译佛典第一人、修庙建寺第一人、境外传道第一人。生卒年不详。幼年颖悟,敏而好学,信慧自然,遂出家修道。严佛调节译经­、撰经­、修建寺庙、境外传道等一系列弘法活动贯穿了他的一生,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Iwakura-Mission
岩仓使团 (Iwakura Mission or Iwakura Embassy ) 以右大臣外务卿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以大久保利通(大藏卿)、木户孝允(参议)、伊藤博文(工部大辅)、山口尚方(外务少辅)为副使,共48人,另有50多名留学生随行。这些成员都是王政复古明治维新的主力军,大多为萨长藩的开明武士,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还都是维新三杰(另一人是西乡隆盛),后来他们归来战胜留守派,大力推进维新立宪,岩仓具视做了日本的太政大臣,伊藤博文做了日本首相。

Iwakura-Mission (jap. 岩倉使節団 Iwakura shisetsudan) ist der Name einer von 1871 bis 1873 dauernden Reise einer Gruppe unter der Leitung von Iwakura Tomomi aus hochrangigen japanischen Politikern und Gelehrten sowie Studenten nach Nordamerika und Europa.

In den letzten Jahren des Shogunats waren dem japanischen Staat verschiedene Ungleiche Verträge durch die USAGroßbritannien und weitere europäische Staaten aufgenötigt worden. Da die Revision dieser Verträge anstand, beabsichtigte nun die neue Regierung, diese Verträge mit diplomatischen Mitteln aufzukündigen. Ein weiteres Ziel dieser Reise war die Erkundung der europäischen Staaten, ihrer Staatsform, der Politik, Gesellschaft, Wirtschaft und Technologie. Die Erkenntnisse, die auf dieser Mission gewonnen wurden, spielten für die Entwicklung des modernen japanischen Staates eine entscheidende Rolle.

Ein bedeutender Initiator war der niederländische Missionar Guido Verbeck.

前言

岩仓使团 (Iwakura Mission or Iwakura Embassy ) 以右大臣外务卿岩仓具视特命全权大使,以大久保利通(大藏卿)、木户孝允(参议)、伊藤博文(工部大辅)、山口尚方(外务少辅)为副使,共48人,另有50多名留学生随行。这些成员都是王政复古明治维新主力军,大多为萨长藩的开明武士,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还都是维新三杰(另一人是西乡隆盛),后来他们归来战胜留守派,大力推进维新立宪,岩仓具视做了日本的太政大臣,伊藤博文做了日本首相

19世纪60、70年代日本倒幕运动成功,成立了拥立明治天皇的维新政府,通过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统一的国家。1868年4月6日年仅16岁的天皇睦仁发布了维新诸贤共同撰写修改的《五条誓文》和《宣扬国威宸翰》,强调“雄飞世界”,“开拓万里波涛”,“扬国威于海外”,然后迁都东京。《五条誓文》的内容:

1.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2.上下一心,盛行经论;

3.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4.破旧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5.求知识于世界,振兴皇国。

要实现这些目标,日本还面临着一个巨大障碍,即旧幕府和新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规定的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最惠国待遇不平等条款严重破坏了日本的民族独立,主权完整,现代工业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比如关税方面,根据1866年《改税约书》的规定,欧美各国对日本的进出口税应是5%,但在新政府成立后的五年中,出口税平均只有3.022%,进口税平均只有3.46%,另外就还有一些商品可以免税进口,这就阻碍了日本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因而大隈重信提出“准备修改悖义背理的条约”。

另外,明治新政府还一个重要任务推进全面改革,把日本从落后的封建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如何改革政治?如何制定法律?如何搞好外交?新政府官员正在讨论思考,要实现近代化,“脱亚入欧”,他们逐渐认识到必须派遣高官实地考察西方,对西方文明有“直接体验”,才能完整了解西方文明。

在内战前,1871年春,伊藤博文就建议新政府派遣即懂外语又熟悉国内事务的高级官员出洋考察,以便实地了解西方改订条约。内战结束后,因为与美国签订的《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到期,1871年9月,大隈重信又提出派遣使节团出国考察的计划,并自愿担任使节。新政府同意派遣,但不派大隈。

综上,维新政府成立和废藩置县成功后,日本新政府为了全面改革和修改不平等条约,决定派出岩仓使节团出使西洋。

岩仓使团于1871年12月23日从横滨乘美国商船“亚美利加”号启航,总共访问了欧美12个国家,历时1年零10个月。

(Quelle: https://baike.baidu.com/)

正文

在回顾日本这150年来的发展历程时,笔者发现可以把这150年间分为三个阶段,这期间日本分别经历了成功和失败。第一阶段是最令人惊叹的明治时期。在这约50年的时间里,日本成功实现了初步现代化,在日俄战争中取得胜利,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战胜国,从而跻身世界五大强国行列。然而到了第二阶段,日本由于之前的成功过于骄傲自大,于是逐渐偏向军国主义路线,后来在彻底败北之后险些亡国。战后,日本人在美国的占领之下屈辱度日,勉强维持国体。等到重新获得独立以后,日本步入第三阶段,奇迹般地完成产业革命并甚至曾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

现在,日本经济虽然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但国内生产总值(GDP)依旧处于世界第三的水平,国民享受着和平富裕的生活。当然,正是明治维新以后现代化的成功构筑了现在的这份繁荣。那么,日本现代化的起点是什么呢?难道不是明治初期果断实行的那场岩仓使节团环球之旅吗?

革命一结束,三位主谋便出国巡游海外

1871年7月,新成立的明治政府废除了国内300个藩,成功实现了“废藩置县”这一项统一全国的不流血革命。这次革命的成功归功于自古以来以“天命”为信仰的神道教大祭司天皇的威望。由此,长达260年的幕府政治彻底结束,封建制度瓦解。仅4个月之后,明治维新主谋之一的岩仓具视作为特命全权大使,木户孝允和大久保利通作为副使,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欧美视察之旅。在紧接革命之后,为了寻找新国家的未来蓝图而远赴海外的这三位革命骨干所巡游的国家都是哪些地方呢?


《岩仓大使欧美派遣》山口蓬春/绘(圣徳纪念绘画馆所藏)。画中描绘了出行的人和送别的人。海面上漂浮的是一行人搭乘的“亚美利加号”商船

而且,随这次使节团同行的还有以伊藤博文为首的50名新一代国家精英和50名年轻留学生。幕末时期以来,福泽谕吉和涩泽荣一等人一直在推进现代化的相关预备调查工作。此次派遣岩仓使节团也是为了实现这份工作的集大成。如果没有新政府执行部门将想法立刻付诸实行的行动力,那么岩仓使节团也就不可能实现了吧?

亲眼目睹西方文明的“光”与“影”

由政府主队和各省派遣小队组成的使节团是一支事先定好调查项目、有组织的探索队伍。他们走访了12个国家的120个城镇乡村,从政治、行政到军事、外交、经济、产业、教育、宗教、交通、通信、文化、娱乐,全方位考察了西方文明的所有领域,并就此拼命展开一丝不苟的调查。他们还在各国拜访了当地的君主、首相、大企业领导以及一流学者,努力掌握西方文明的真实情况。


1871年12月23日,岩仓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1873年9月13日,回国。

岩仓使节团一行对西方列强社会繁荣的构造原因进行了冷静的考察。他们认为,是技术进步、产业贸易昌盛以及国民刻苦勤奋带来了这份繁荣。尤其是在遍访英国各地时,他们对铁路、通信设施、煤矿、制铁所以及各种机械工厂、啤酒和饼干工厂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视察,近距离观察了产业革命的真实情况。回溯历史,他们发现这些进步都只是在这40至50年间达成的。

岩仓使节团一行不仅看到了西方文明的光明面,也看到了黑暗面。在当时处于繁荣鼎盛时期的伦敦,岩仓使节团去了穷人居住的贫民窟。此外,他们还眼见耳闻了欺诈和抢劫。在拥有最先进文明的“花都”巴黎,他们还了解到不久前法国刚败给德国,又爆发了巴黎公社的惨剧。在柏林,他们受到俾斯麦的接见,听对方讲了“弱肉强食”的现实体会。此外,在搭船归国的途中,他们顺道游历了阿拉伯及亚洲各国,在那些地方亲眼目睹了简陋的娼妓屋,苏门答腊岛当地人的叛乱,香港的鸦片买卖等。一行人切身感受到了被列强支配的殖民地的凄惨现状。

岩仓使节团结合实际情况对各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学习研究。美国的国土面积过大,但历史却很短暂,和日本的国情相差甚远。实行绝对君主制的俄罗斯发展最慢。比利时、荷兰、瑞士都是小国。因此,使节团的大部分成员都觉得日本应该以英国为模式,目前则采用德国的发展方式。此外,他们还了解到日本在世界文明发展中所处的阶段位置,认为日本可以在几十年内追上西方列强,但“文明开化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只能采取脚踏实地的渐进主义。

最令岩仓使节团感到震惊的是,西方文明的精神支柱方面发挥作用的是基督教。他们发现,基督教给予人们伦理支撑,成为大家勤勉工作的基础。在日本能否找到可以替代基督教的东西?这成了一个重大课题。 

回国后的使节团主要成员,制定新政府的发展方向

此次出行就如同一场研修集训。岩仓使节团一行每天都在相互讨论学习。这些共同的体验和认识关系到他们回国后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针政策。而这些政策的支柱则是对作为先觉者的佐久间象山和横井小楠自幕末以来所提倡的“和魂洋才”(日本精神,西洋才技——译者注)的重新认识,亦是对“富国强兵”和“殖产兴业”重要性的重新认识。大家一致认为,这些才是日本作为一个独立国家赖以生存下去的条件。这份认识具有重大的意义。

回国后,使节团的主要成员制止了之前他们不在时政府逐渐偏向“征韩论”的政策倾向,并将政策方向调整为努力充实内政。以大久保利通为中心的政府成员为了警惕冒进行为,明确了分阶段推进文明开化的方针,采取了专制、发展型独裁的方式来主导新政府。在木户孝允和大久保利通死后,伊藤博文掌握了政府主导权,开始着手制定日本自己的宪法。新宪法将天皇置于中心位置来代替基督教在西方文明中的作用。岩仓使节团在巴黎时听到莫里斯·布洛克博士对天皇制的好评,后来在维也纳时又从洛伦茨·冯·施泰因博士那里得到了应该基于日本传统来制定宪法的建议。这些建议在很大程度上都对日本宪法的制定工作产生了影响。

引领日本现代化的使节团成员

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就是成立一个“独立国家”,为了实现该目标而采取的具体行动就是修改幕末时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因此,日本必须要实现现代化,比如发展工业技术和完善法律制度等。在推进这一系列改革的过程中,岩仓使节团成员和随行的留学生们开始在大久保和伊藤的率领下大展身手。但是,在实行西式改革的同时,他们也没有忘记保留日本传统风俗习惯的重要性。

在推进“殖产兴业”方面,有团琢磨促进煤矿的现代化,大岛高任负责金银铜的矿山开发。在外交方面,有英日同盟成立时的日本驻英大使林董,在日俄战争的议和阶段大显身手的金子坚太郎,巴黎和会时的日本全权代表牧野伸显。在内政方面,有历任各县知事的安场保和,历任宫内大臣的田中光显。在教育方面,有负责实施学制改革和制定教育法令的田中不二麿,创立了日本法律学校(现在的日本大学)的山田显义,开办了同志社大学的新岛襄,以及女子英学塾(现在的津田塾大学)创始人津田梅子。在传媒方面,有《东京日日新闻》的福地源一郎。在医疗方面,有普及卫生思想的长与专斋等人。

在作为国家根本的钦定宪法以及《教育勅语》的制定方面,有井上毅大展身手。此外,我们也不能忘记将岩仓使节团那次举世少有的旅行记录下来并汇总成《美欧巡游实录》(共5卷)的久米邦武。这套书充分证明了当时日本人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教养,现在已出版了英文版,是西方文明见闻录中“金字塔”一般的存在。

明治创业一代,对强权霸道心生排斥

明治初期,日本近代的创业一代被西方文明的便利性所震惊,开始努力吸取这些先进文明。但是,他们却不敢苟同那种主张贪婪追求利益的思想。因为这种思想与节欲自足的东方价值观不同,不是通过仁义王道,而是用强力来追求霸权。令人遗憾的是,到了下一代,日本人都深深地受到了这种西方思想的影响,然后便步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战后,日本人经过深刻的反省,接受了和平宪法。直到现在,日本仍将“不战”作为国策。

日本分别从拥有5000年历史的中国文明和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西方文明这些人类重要文明中吸取文化营养,再融合日本自古以来尊重自然的思想(神道),从而创造出“和之文明”。现在,世界各地都在推进西化,但日本人依旧尊敬天皇,保持着和睦的精神。明治创业一代所真正追求的也正是这种社会形式,同时,这也是日本在不断全球化的21世纪中的存在价值。

标题图片:岩仓使节团主要成员。左起:木户孝允(副使)、山口尚芳(副使)、岩仓具视(特命全权大使)、伊藤博文(副使)、大久保利通(副使)。摄于旧金山(山口县文书馆藏)

作者泉三郎 IZUMI Saburō 简介

纪实作家。毕业于一桥大学经济系。生于1935年。自1976年起,花费8年时间追寻岩仓使节团的足迹,并多次将研究成果付梓出版。1996年,创立“美欧亚巡游之会”并担任负责人,活动内容为轮流朗读和研究由岩仓使节团书记官久米邦武所记录的报告书《美欧巡游实录》。主要著作有《岩仓使节团——一群令人自豪的男人们的故事》(祥传社,2018年),《伊藤博文的青年时代——他从欧美之行中学到了什么》(祥传社,2018年),《青年涩泽荣一的欧洲体验》(祥传社,2018年),《名曰“岩仓使节团”的冒险之旅》(文艺春秋,2004年)等。

(Quelle:nippon.com)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Yandi und Huangdi/Yan Kaiser und Gelber Kaiser
/assets/contentimages/Yan20Di20He20Huang20Di20.jpg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Yandi-Mausoleum
炎帝陵俗称为皇坟,又称神农冢、高平炎帝陵,位于山西省高平市神农镇庄里村,是全国四座炎帝陵之一。在新石器文化时期,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就在这里完成了从渔猎到农耕、从游牧到定居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奠定了以农立国的基础,开启了我国原始的农耕文明。境内与炎帝神农氏有关的遗址遗迹众多,羊头山上的神农城、神农井、神农泉、五谷畦、耒耜洞等遗迹是炎帝生产生活过的地方,以炎帝行宫、神农庙、炎帝陵等为代表的陵、庙、祠、宫、城等30余座,记载有关炎帝事迹的碑碣100余通,与炎帝相关的村名地名、民间风俗、故事传说等,形成了一个内容庞大的炎帝文化遗存区域体系。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Yandi-Mausoleum Yanling
炎帝陵祭祀方式包括文祭、物祭、火祭、乐祭、龙祭
http://www.net4info.de/photos/cpg/albums/userpics/10001/Gao20Ping20Yan20Di20Ling20.jpg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Yanshan Ming
米芾在宋徽宗时被召为书画博士,其留存于世的大字作品仅有3件,《研山铭》就是其中之一。《研山铭》开篇引首四个大题字「鸢飞鱼跃」出自《诗经》,为「木堂老人毅」题。清代陈浩跋:研山铭为李后主旧物,米老平生好石,获此一奇而铭,以传之。宜其书迹之尤奇也,昔董思翁极宗仰米书,而微嫌其不淡然。米书之妙,在得势如天马行空,不可控勒,故独能雄视千古,正不必徒从淡求之。落此卷则朴拙踈瘦,岂其得意时心手两忘,偶然而得之耶,使思翁见之,当别说矣。乾隆戊子十一月,昌平陈浩题。

“宝晋斋研山”  本来是南唐李后主李煜珍藏的一座群山耸立的天然灵壁石砚台。相传李煜对其爱不释手。亡国后「研山」流落米芾手上,成为他挚爱的文房藏品。而米芾在39字《研山铭》铭文中,把他欣赏研山的心得幻化成奇幻之旅,将原来用在刻在真实名山大川的「山川铭」写成字帖,将这砚台喻其为昆仑巍峨群峰,他又把储墨的水槽在反光时的颜色写成五色神光,极具想像力。米芾外甥金代王庭筠题跋:鸟迹雀形,字意极古,变态万状,笔底有神,黄华老人王庭筠。 米芾之子米友仁的行书题跋:右研山铭,先臣米芾真迹,臣米友仁鉴定恭跋。

宋 米芾《研山铭》局部 第一部分为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三十九个行书大字
研山铭: 五色水 浮昆仑 潭在顶 出黑云 挂龙怪 烁电痕 下震霆 泽厚坤 极变化 阖道门 宝晋山前轩书

“宝晋斋研山” 标注:  不假雕琢 浑然天成;华盖峰、月严、方坛、翠峦、玉笋下洞口、下洞三折通上洞、予尝神游於其间、龙池、遇天欲雨则津润、滴水小许在池内、经旬不竭。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Yan Liben
阎立本(601年-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省临潼)人。 [43]隋朝殿内少监阎毗之子, 唐朝时期政治家、宰相、画家。阎立本出身贵族,继承家学,擅长绘画、工艺、建筑,且有政治才干。阎立本的画作涉及道释、人物、山水、动物等,而以人物肖像画著称。作有《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等,此外还有《外国图》《永徽朝臣图》《昭陵列像图》《历代帝王图》等。 阎立本在艺术上继承南北朝的优秀传统并加以发展。其作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远超过南北朝和隋代的水平,因而被誉为“丹青神化”“天下取则”,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assets/contentimages/Yan20Li20Ben20.jpg

Yán Lìběn (chinesisch 閻立本 / 阎立本, W.-G. Yen Li-pen, * um 600; † 673) war ein führender Figurenmaler der frühen Tang-Dynastie im Kaiserreich China. Er lebte am Kaiserhof und hatte hohe Beamtenposten inne. Einige der herausragendsten Gemälde der Tang-Zeit werden ihm zugeschrieben, darunter auch die Dreizehn-Kaiser-Rolle (歷代帝王圖卷).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Yen Hsi-shan (08.10.1883-23.05.1960)
/assets/contentimages/Yan20Xi20Shan20.jpg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Yan Fu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乳名体乾,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复,字几道,晚号愈壄老人,福建侯官人,祖籍河南固始。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曾为复旦大学校长,京师大学堂校长,筹安会六君子之一。 严复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名学浅说》《穆勒名学》等著作。他的译著在当时影响巨大,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启蒙译著。严复的翻译考究、严谨,每个译称都经深思熟虑,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乳名体乾,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名,字几道[注 1],晚号愈壄老人福建侯官人,祖籍河南固始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曾为复旦大学校长,京师大学堂校长,筹安会六君子之一。

严复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名学浅说》《穆勒名学》等著作。他的译著在当时影响巨大,是中国20世纪最重要启蒙译著。严复的翻译考究、严谨,每个译称都经深思熟虑,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Yan Fu (chinesisch 嚴復 / 严复, Pinyin Yán FùW.-G. Yen Fu, * 8. Februar 1853 in FuzhouFujian; † 27. Oktober 1921) war ein berühmter Übersetzer und Gelehrter Chinas im 19. Jahrhundert. Insbesondere für die Übersetzung westlicher Werke und damit einhergehend die Einführung dieser Ideen in den chinesischen Kulturkreis erlangte er weitestgehende Beachtung.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Erfindungen der Brillen
1. JULI 1285 Die populäre Erfindung der Brille wurde von Salvino D' Armate erfunden. Brillen halfen den Menschen, Dinge klarer zu sehen, wenn sie keine starke Sehkraft hatten. Brillen haben so vielen Menschen auf der ganzen Welt geholfen und ermöglichen es ihnen bis heute, abenteuerlustig zu sein. Wissenschaftler aktualisieren die Brillen immer noch und machen sie zu den besten Versionen, die sie können, um Menschen in Not zu helfen.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
Yanmen-Pass/Yanmenguan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雁门关是古代战略要地,但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边塞文化,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3000多年的历史岁月中,作为古代中国北境著名边关要塞,雁门关见证和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如今的雁门关是国家5A级景区,成为了中外闻名的边塞文化旅游目的地。
http://www.net4info.de/photos/cpg/albums/userpics/10002/Yan20Men20Guan20.jpg
此图片/视频/音频可能受版权保护,它仅用于教学目的。如果您发现了不妥之处请用通知我们,我们将马上删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