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汉语 — 德语
Catalog 江苏省-苏

Jiangsu-Dialektkarte
吴语区:苏州、无锡、常州; 江淮官话区:南京、扬州、泰州、南通、盐城、淮安、连云港大部; 中原官话区:徐州、宿迁大部。东西向的长江、淮河,将江苏自然分割为苏南(江南)、苏中(江淮)、苏北(黄淮)三大区域,在历史上长期分属不同的文化圈(吴文化、江淮文化、中原文化)。
Jiangsu Police Institute
江苏警官学院(Jiangsu Police Institute),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是江苏省公安政法类本科院校,是中国首批建立的省属公安本科院校。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江苏理工学院简称“江苏理工(JSUT)”,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是由江苏省主管的理工类公办本科高校。
Provinz Jiangsu
江苏省,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南京,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江苏省建省始于清代初年,取江宁府、苏州府两府之首字而得名。 江苏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等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征,共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下辖地级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综合实力百强区、百强县、百强镇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早在35万年前,江苏地区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先后在今南京建都立国。隋唐时期开凿大运河,江苏许多城镇因河而盛。两宋时期,江苏地区成为全国著名粮仓 [1]。清康熙六年(1667年),江苏始建省。江苏省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江苏省实体经济强,城市群发达。江苏是中国著名“水乡”,许多江南城市、集镇、村舍依河而建。水造就了“水乡江苏”“锦绣江南”的典型文化特征 。
Department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of Jiangsu Province
Volksregierung der Provinz Jiangsu/People´s Government of Jiangsu Province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55号,始建于1954年10月,是一所集医疗、康复、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院,是南京市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院。医院编制病床2500张,配有包括磁共振、全身螺旋CT、数字DR、直线加速器、美国飞利浦公司SKYLIGHT双探头SPECT、全激光飞秒、高端体外碎石机、数字化钼靶及胃肠机、大平板数字血管造影(DSA)成像仪、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仪、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流式细胞仪、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血培养仪、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等医疗设施。
Jiangyin-Jangtse-Brücke
开通 1999 桥型 悬索桥 建筑材料 混凝土 全长 3,071米(10,075英尺) 宽度 36.9米(121英尺) 高度 193米(633英尺) 桥下净空 50米(160英尺) 承载 G2 京沪高速 跨越 长江 地点 靖江市与江阴市之间 官方名称 江阴长江大桥 其他名称 江阴大桥 上游桥梁 泰州长江大桥,杨中二桥 下游桥梁 沪通长江大桥
Jiangyin
江阴市(Jiangyin City),简称澄,古称暨阳,江苏省辖县级市,由无锡市代管,地处无锡市北侧,江尾海头、北枕长江,与靖江市隔江相望,南近太湖,与无锡市区接壤,东邻张家港市、常熟市,西连常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面积987.5平方千米。江阴市地域原属吴地延陵,晋朝始置暨阳县,因地处“大江之阴”而得名;江阴历代为江防要塞,是长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江海联运的天然良港城市。江阴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也是中国最发达的县级市之一,其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百强县市第一梯队。江阴市下辖7个街道办事处、10个镇: 澄江街道、​南闸街道、​云亭街道、​城东街道、​申港街道、​利港街道、​夏港街道、​璜土镇、​月城镇、​青阳镇、​徐霞客镇、​华士镇、​周庄镇、​新桥镇、​长泾镇、​顾山镇、​祝塘镇和​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
Jiangzhuang-Ruinen
蒋庄遗址,位于江苏省兴化市张郭镇蒋庄村东约500米的泰东河西岸。 蒋庄遗址属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类型,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已经探明的遗址核心区域规模2万多平方米,呈中部高、四周渐低的台形,良渚文化堆积平均厚度2米左右,遗迹现象丰富。良渚墓地丰富多样的葬制葬俗、保存完好的人骨与葬具、高规格的随葬玉器、地方特色浓重的随葬陶器等,为研究良渚文化的埋葬习俗、人种属性与社会结构新添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此外该遗址的发掘对于构建江淮东部史前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良渚文化与本地土著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