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汉语 — 德语
Catalog 青海省-青

Changjiang/Yangtze Fluß
长江,在中国古代称作江水、大江,简称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80公里,干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国西南(青海、 西藏、 云南、 四川、 重庆)、中部(湖北、湖南、江西)、东部(安徽、江苏),在上海市汇入东海。长江流域覆盖中国大陆五分之一陆地面积,养育了中国大陆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江经济带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带。 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常被并列为中国文化历史、文明、经济的两大源泉。
Dadu-Fluss
大渡河(藏语:རྒྱལ་མོ་རྔུལ་ཆུ་,威利转写:rgyal rong rgyal mo rngul chu,彝语北部方言:ꍩꍠꒉꄿ/ꄹꀦꉘꒉ,罗马化:Chot Zhyr Yy Dda/Ddipbox Hxoyy),又称金川,是岷江的最大支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中西部,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巴颜喀拉山南麓,向南入四川省分别流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市、凉山彝族自治州、乐山市。全长1062千米,流域面积9.2万平方公里。
Ngoring-See/Ngoring Lake
鄂陵湖是黄河上游的大型高原淡水湖,又称鄂灵海,古称柏海,藏语意为蓝色长湖。位于中国青海省玛多县西部的凹地内,西距扎陵湖15公里,与扎陵湖并称为"黄河源头的姊妹湖"。湖面海拔4272米,南北长约32.3公里,东西宽约31.6公里,湖面面积61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7.6米,湖心偏北处最深达30.7米,蓄水量107亿立方米。
Ga-Duo-Jue-Wo/dgav bstod jo bo/དགའ་བསྟོད་ཇོ་བོ།/嘎朵觉悟
Gesar/Gesar-Epos/Gesser Chan
格萨尔王传(藏语:གེ་སར་རྒྱལ་པོ་,威利转写:Ge-sar rgal-po,蒙古语:ᠭᠡᠰᠡᠷ ᠬᠠᠭᠠᠨ),流行在西藏和中亚地区的著名史诗,目前在西藏、蒙古和土族中间尚有140位演唱艺人在说唱这部史诗。格萨尔王传已经存在有一千多年,长达60万诗行,相当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3部长,《罗摩衍那》15部长,是世界最长的史诗。讲述传说中的岭国国王格萨尔的故事,对藏传佛教影响很大。格萨尔王传在目前有多达五十多种不同的版本,但仅中国大陆发行的藏文版本就已达到120册,分29章。而第一个印刷发行的版本是1716年,在北京发布的蒙古文版。
Islamisches Opferfest/Eid al-Adha
古尔邦节(意译为宰牲节,新马汶称哈芝节,马来语:Hari Raya Haji,阿拉伯语:عيد الأضحى‎,拉丁化:ʿĪd al-ʾAḍḥā,波斯语:عید قربان‎,哈萨克语:құрбан айт قۇربان ايت,维吾尔语:قۇربان ھېيىت‎),又称“大节”,是伊斯兰教的重要节日。在伊斯兰历每年的12月10日,麦加朝圣过后。在古尔邦节这一天,穆斯林要穿新衣,屠宰牲口(牛、羊、骆驼),肉品不仅会留给自己家,而且要分发给穷人(不可以出售),以此确保所有的穆斯林都要有一份肉食。
Der Autonome Bezirk Golog der Tibeter
果洛藏族自治州,简称“果洛州” ,是青海的8个地级行政区之一,州驻地玛沁县,位于中国青海省的东南部,东临甘南州和黄南州,南接阿坝自治州和甘孜州,西与玉树州毗连,北和海西州、海南州接壤;地处安多康巴文化的结合处,是丝绸之路河南道和唐蕃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格萨尔文化之乡,是青藏高原自然、人文资源的典型缩影。 果洛藏族自治州均海拔4200米以上,为高原大陆性气候。总面积76442平方公里,占青海省面积的10.545%,位列中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第八位。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内有阿尼玛卿峰、年保玉则峰;有古称柏海神湖的扎陵湖和鄂陵湖及其藏汉联姻历史故事;有拉加、白玉、查郎等名刹古寺和人文景观。自治州全境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被列入全国最大的自然环境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果洛州下辖6个县:玛沁县、班玛县、甘德县、达日县、久治县、玛多县。
Tibetischer Tanz-Guozhuo/锅庄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民间舞蹈之一。锅庄舞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舞蹈时,一般 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尔变换“龙摆尾”图案。
Khata
哈达(藏语:ཁ་བཏགས་,威利转写:Kha bTags,藏语拼音:Kha Ta;不丹语:དར་;蒙古语:ᠬᠠᠳᠠᠭ/хадаг/khadag 国际音标:[χɑtɑk];尼泊尔语:खतक khada)是用长方形绢布制成的礼敬法器。哈达长短不一,一般为二至四尺,也有一丈多长的。大都为白色,象征纯洁、吉祥、繁荣。也有蓝、红、绿、黄等不同种类颜色。哈达一般是生丝织品,稀松如网,也有以丝绸为料。质料也有很多种类,大多数人们不计较质料的优劣,只要能表达对上尊者的敬意即可。 传统上,献哈达,是藏传佛教寺庙以及蒙古族、藏族的一种普遍而崇高的礼节。以为对方表达纯洁、诚心和尊敬。在西藏,凡是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最初是元世祖与八思巴互相交换哈达。 在现代藏族地区礼宾交往中,哈达已经是一种表示敬意的吉祥之物。
Haibei/Der Autonome Bezirk Haibei der Tibeter
海北藏族自治州(藏语:མཚོ་བྱང་བོད་རིགས་རང་སྐྱོང་ཁུལ།,威利转写:mtsho-byang bod-rigs rang-skyong-khul,藏语拼音:Cojang Poirig Ranggyong Kü),简称海北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州境东南接海东市、西宁市,南邻海南州,西达海西州,北靠甘肃省张掖市,东毗甘肃省武威市。地处祁连山脉中段南麓,地势北高南低。北部由走廊南山、冷龙岭、托勒山、疏勒南山、达坂山等一系列西北往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谷地形成;南部为青海湖北半部湖面及滨湖平原,草原广阔。大通河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境,主要河流还有黑河、湟水、八宝河、托勒河等。全州总面积34,390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约30万人,汉族、回族、藏族人口比例分别约36%、32%、24%,州人民政府驻海晏县西海镇。海北州下辖3个县、1个自治县。 县:海晏县、祁连县、刚察县 自治县:门源回族自治县
Haidong Shi
海东市,是中国青海省辖地级市,因位于青海湖以东而得名,属于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镶嵌地带,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全市总面积1.32万平方千米。2013年2月,撤销海东地区,设立地级海东市。海东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河湟地区由逐水草而居的原始游牧状态进入较发达的农耕文明。河湟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开发建设,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海东是全省综合交通枢纽地区,是内地进入青藏的咽喉要地,是青藏高原的东部出省通道。西宁机场坐落在市区内,青藏铁路、兰新高铁、109国道和京藏高速公路横贯全境。海东是河湟文化的发祥地,是唐蕃古道和古丝绸南路必经之地,孟达天池被誉为青藏高原的西双版纳,北山森林公园被称为青藏高原上的绿宝石。海东市下辖2个市辖区、4个自治县。 市辖区:乐都区、平安区 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