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德百科全書 | 汉德百科全书

Große Mauer von Ming-Dynastie
明长城(中文名:明长城,拼音:Ming changcheng)由明朝(1368-1644 年)修建,是今天中国长城最明显的部分。利用先进技术进行的全面考古调查得出结论,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的海边,全长 8850 公里(5500 英里),然后绕行到满洲里的虎山长城。它由 6,259 公里(3,889 英里)的实墙、359 公里(223 英里)的壕沟和 2,232 公里(1,387 英里)的天然防御屏障(如山丘和河流)组成。
Chinesisches Schattentheater
中国的皮影艺术经过长期的流变,已形成不同的地方流派,诸如山西皮影、陇东皮影、陕西皮影、北京皮影、山东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等,各自反映出独有的风格特色。在陕西、甘肃天水等农村,这种拙朴的民间艺术形式一度广受欢迎。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几乎遍及中国各省,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如陕西的华县皮影戏、华阳老腔皮影戏、阿宫腔皮影戏、弦板腔皮影戏、甘肃的环县道情皮影戏、山西的孝义碗碗腔皮影戏、河北的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浙江的海宁皮影戏、湖北的江汉平原皮影戏、广东的陆丰皮影戏、辽宁的复州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
Qilian-Gebirge
祁连山脉由七条互相平行的山脊线及其相夹的狭长谷地组成,均沿甘肃、青海省界呈西北-东南走向,狭义的祁连山特指最北山脊线的走廊南山。祁连山脉自山脚以上均无人烟,仅在东端的山间河谷座落数县县城,最北麓山脚距河西走廊大城市数十公里,其余山区方圆百里深处无人区。七条平行山脉线各自最高峰都在海拔5153—5827米之间,高度平均。最高峰团结峰(5808或5827米,测量争议)在疏勒南山。 山脉长约850公里,七条平行山脊线宽200~400公里,冰川3306条,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平原河谷占山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每年降水量250-600毫米,有山地草原和针叶树林交替分布。 祁连山素有“万宝山”之称,蕴藏着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的矿藏,有石棉矿,黄铁矿、铬铁矿及铜、铅、锌等多种矿产,八宝山的石棉为国内稀有的“湿纺”原料。祁连山区冷湿气候,有利于牧草生长,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地带,分布有大片草原、为发展牧业提供了良好场所。 祁连山区内设有祁连山国家公园和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地跨甘肃和青海,西接阿尔金山山脉,东至兰州兴隆山,南与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相连。
Qinlong Kultur
秦陇地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地域区分的文化类型里,秦陇文化是曲型的农耕与游牧文化交融区。是农业文明与畜牧生活的交汇整合,是两者结合的典范代表。代表为陇东文化、关中文化、老官台文化、李家村文化、大地湾文化等。
Hochland von Tibet/Qinghai-Tibet-Plateau
青藏高原,是东亚一个高原地区,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5900米(5800~6000米),面积250万平方公里,有“世界屋脊”,“雪域高原”,和“第三极”之称。它是在中亚和西亚的一个巨大的高原,大部分在中国西部的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以及在印度查谟-克什米尔邦拉达克的一部分。 它从南向北延伸约1,000千米(620英里),从东到西延伸约2,500千米(1,600英里)。中国境内之青藏高原,占全中国23%面积,位于北纬25°-40°和东经74°-104°之间。 高原边界,东为横断山脉,南、西为喜马拉雅山脉,北为昆仑山脉。涵盖国境有中国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全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部分,以及不丹、尼泊尔、印度的拉达克等地。
Naturschutzgebiet Hoh Xil am Qinghai-Tibet-Hochplateau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西北部,与新疆、西藏接壤,面积4.5万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目前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可可西里地区气候严酷,自然条件恶劣,年平均气温-4.4℃~10℃,最低气温-46℃,人类无法长期居住,故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生命的禁区”。然而正因为如此,高原野生动物获得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使得该地区成为了“野生动物的乐园”。藏羚羊是该保护区的代表物种,同时雪豹,棕熊等珍稀食肉动物也有分布。
Qinghai-Tibet-Eisenbahn
青藏铁路(藏语:མཚོ་བོད་ལྕགས་ལམ་,威利转写:mtsho bod lcags lam)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铁路,全长1971公里,为II级单线铁路,由青藏铁路公司管理及营运。铁路沿线共设有45个车站,位于西藏境内的车站均充满了藏族特色,且无一相同。全线桥隧总长约占线路总长的8%,格尔木至拉萨段的冻土层行车时速最高为100公里,非冻土层时速最高160公里。目前旅客列车全程行车时间约为21小时。1958年9月,青藏铁路首次动工;1984年7月30日,一期工程通车;2006年7月1日,全线正式通车。
Qinghai-See
青海湖(藏语:མཚོ་སྔོན་པོ་,藏语拼音:Co Ngoinbo,威利:mtsho-sngon-po,THL:Tso Ngönpo,音错温布,藏语“青色的海”之意;蒙古语:Köke naɣur,音库库淖尔)。意均为蓝湖、青湖;古称西海、鲜水、鲜海、卑禾羌海。位于中国青海省内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内流湖,早期面积4236.6平方公里,有时因人为及气候因素而极遽减小但也有扩大情况,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湖水平均深约21米多,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3260米。湖水盐度为1.24%(一般海水含盐量为3.5%)。